关胜“扶贫梨”收成好卖得俏

版次:01    作者:陆海银 张琳 何彦谊 王蕾2020年07月31日

扶贫干部与果农一起查看梨子长势 记者 陆海银 摄

本报讯(记者 陆海银 实习记者 张琳 何彦谊 王蕾)昨日下午,龙登山上凉风习习。在通往西湖镇关胜村蜿蜒的乡村公路旁,梨子种植大户王登兴与妻子田维书正在采摘梨子。今年梨子大丰收,两人乐得合不拢嘴。

“梨子结得好,卖得也好,当然高兴哟。不过之前差点哭了,多亏了农业专家。”王登兴告诉记者,一个月前梨子患上锈病,把他们愁坏了。

“我们的梨子平时施用油饼、有机肥等环保肥料,得了锈病也不敢乱用农药。”情急之下,王登兴只好找到了驻村工作队扶贫干部寻求帮助。

看着王登兴焦急的样子,驻村工作队扶贫干部立即联系了武汉大学生物科技专家,邀请他们实地考察。经过现场试验,找到了治锈病的办法。

驻村工作队扶贫干部刘先平介绍,通过使用矿物源生物碘与植物源生物药喷施梨子,既有效防治了锈病,还不影响绿色指标,且口感更好。王登兴的近200亩梨子“药到病除”。

“别看我们的梨子长得丑,但水分充足,口感好得很。前几天在抖音直播上卖得好,每公斤卖到12元!”梨子线上卖得俏,王登兴喜上眉梢。田维书也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发展农业必须要相信科学,没有农业专家、扶贫干部科学施策,哪有现在的收成。”

梨子是关胜村主要扶贫产业之一,全村种植面积2500余亩,参与种植的贫困村民有200余人,被大家称为“扶贫梨”。借力科技东风,“扶贫梨”品质上乘,销售渠道宽广,果农种植热情高涨。

“扶贫产业要做‘活’,科技力量少不了”,这已经成为关胜村村民的共识。近年来,关胜村在发展产业过程中,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智能旋耕机、无人机等先进智能设备,采用先进生物技术,为农业产业赋能,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