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大型系列访谈之生态环境篇

版次:02    作者:阮瑞雪 柯露2021年01月04日

蓝天碧水绿地

干净整洁的滨江大道 记者 袁孝椿 摄

访谈现场 记者 邓浩 摄

扫码了解详情

记 者 阮瑞雪

实习记者 柯 露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十三五”时期,是江津越来越美的五年——蓝天越来越多,江河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经济社会迈入绿色发展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展望“十四五”,我区将全力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动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美丽宜居城市品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让江津水更绿山更青。

最高标准最严措施

污染防治力度前所未有

“十三五”时期是生态环保事业负重前行的五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的五年。

这五年,我区以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全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打造生态环保铁军、引领公众参与等方面工作,全区生态环境交出了一张沉甸甸的答卷。

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区坚持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工作推进机制,由区生态环境局总牵头,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以最大的决心、最高的标准、最严的措施、最强的保障,全面完成长江岸线的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持续深化与区级部门协调联动,保持生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坚持“零容忍”态度推进刑责治污。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我区完成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行政机制改革,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实领导干部离任环境审计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全区“多规合一”工作,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

在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方面,我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群众投诉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结合中央和市级各类督察反馈问题持续推进整改落实。五年来,累计完成近万件群众投诉问题和各级各类督察反馈交办问题的整改。

在助推高质量发展方面,我区先后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畜禽养殖“三区”划定、“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排污单位排污许可全覆盖工作;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和长江沿线1公里、5公里陆域范围管控政策,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时限均压缩85%以上。

在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方面,我区着力提升队伍的监管能力、监测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科研创新能力,锻造了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为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强大保障和支撑。

在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方面,我区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各类环境保护行动,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大力推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信访工作,畅通投诉渠道,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大环保格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江津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有一江四河。最近,红嘴鸥和秋沙鸭在长江流域江津段同框,它们互相追逐嬉戏觅食,成为津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一美好画面得益于江津持续向好的水环境质量。五年来,我区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长江大桥国控断面、綦河(江津段)真武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Ⅱ类;临江河朱杨溪国控断面由2017年的劣V类、2018年Ⅳ类提升到2019年的Ⅲ类,实现三年“三级跳”;璧南河两河口国控断面水质由劣V类提升到Ⅲ类。全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提升,达到91.8%。

除了水环境质量变好,“十三五”时期,“空气好了”“环境美了”“天更蓝了”……成为越来越多江津人的切身感受,他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五年来,“江津蓝”逐渐成为常态。2017年至2019年,我区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分别达到245天、286天、297天,持续递增。截至2020年12月17日,我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306天,同比增加21天,PM2.5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创历年最好纪录。

五年来,我区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使用率已超95%,城市和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98%。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声环境、辐放射环境均保持安全稳定,连续6年未发生生态破坏事件和环境安全事故。

……

“十三五”期间,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一大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经济社会迈入绿色发展新境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步入“十四五”,我区将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总体目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美丽宜居城市品质,明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55%,优良空气质量天数持续稳定保持在30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达到水域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山水之城更加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