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 振兴 成效 未来

——2020年江津农业农村工作记略

版次:31    作者:周娅 龙雨馨 苏俊杰2021年01月28日

油溪镇大坡村产业兴旺

“一江津彩”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会

夏坝镇鸭江村杨家河美丽乡村建设显成效

塘河镇硐寨村把盘山公路修到村民家门口

先锋花椒基地

中山镇常乐村贫困户实现家门口致富增收

石蟆富硒水稻丰收

攻坚 一场硬仗的“主战场”

全区15个市级贫困村全面脱贫,全区贫困户9412户29654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0.2%下降为零,返贫率为零。贫困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6266元增长至2020年的12442元……至2020年底,一连串的数据彰显着脱贫攻坚这一“硬仗”在江津取得丰硕战果。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绷紧弦,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区农业农村委认真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收官大决战”,扎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西湖镇百燕村,是江津15个市级贫困村之一,这个有建卡贫困户136户485人的小山村,在脱贫攻坚战中依托自然资源,汇聚多方力量,先后建成了百燕村花椒烘干厂和百燕村养猪场等2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年收入80余万元,不但解决了百燕村椒农销售难题,提高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还通过设置公益岗位等方式,有效保障了该村贫困户的稳定增收。如今,该村贫困户户均年收入逐年提升,返贫风险大大减少。

百燕村的成果仅是全区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缩影。

2020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委统筹推进战疫、战灾、战贫,深入开展“百日大会战”“收官大决战”等专项行动,现行标准下9412户29654人全部实现脱贫,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全区贫困村路电水网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累计培育产业扶贫基地183个。开展“点对点、一站式”就业服务,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1210个、新创建扶贫车间4个,实现有意愿有能力贫困劳动力11826人就业。建成消费扶贫专馆2个、专区49个,投放扶贫专柜440个,累计销售农产品4.1亿元,实现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无农产品滞销的成绩。分6批次实施危房改造3345户,实施建新拆旧2363户,封存1692户,完成率100%。积极开展成果展、文艺巡演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决胜脱贫攻坚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脱贫攻坚走向决胜,乡村振兴逐步成为农业农村的“热词”,立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转身”。然而,这个“转身”绝不简单。

2020年11月27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农产品交易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此次盛会中,江津区24家企业携116种农特产品参展,一时间吸引众多参展客商、市民咨询购买。各类富硒农产品大受青睐。“寿乡源”多维硒米、“荷花”富硒米花糖、“骄王”“彬哥”富硒花椒、“四面绿针”富硒茶、“太阳橙”富硒红肉脐橙等特色产品一度成为热销产品。

此次参展的江津区农产品都有个统一的名字——“一江津彩”,这是一个自2017年12月获认定的江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至2020年,该品牌授权产品已达100个,在川渝乃至西藏开设旗舰店、专卖店12家。

“一江津彩”的“彩”,正是江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品牌化战略的最好注脚。

什么是乡村振兴?答案很简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2020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委继续坚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64%,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建成市级“宜居村庄”62个,完成示范院落整治113个、“美丽院落”60个、“美丽家园”100个、“清洁村庄”110个。鹤山坪农业公园、黄庄农业嘉年华、鲁能美丽乡村等片区示范整治初具形象。江津最美宜居村庄掠影入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优秀奖。“两镇三片十村”示范效果明显。石门李家、吴滩现龙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石门镇金龙村、李市镇沙埂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珞璜镇合解村原创村歌荣获全国村歌大赛第一名。“五个振兴”全面发力。培育国家产业强镇2个、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及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0个;化肥、农药施用量年降幅1.3%;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个;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37个;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6800余人。

一幅农业产业兴旺、乡村美丽、农民富裕的“三农”发展新格局徐徐拉开“大幕”。

成效 2020,注定值得铭记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为了江津区农业农村发展史上无可争议的重要历史名词。

但回眸2020年,这两个名词并不代表着江津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部:

2020年,江津区农业产业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区播种面积144.5万亩、产量63.5万吨,产量创下了“十三五”时期最高水平。

2020年,江津区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点改革全市率先完成,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铁祠堂家庭农场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江津区擦亮农村财务审计‘利剑’”“通过实施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推动宜机化高粱产业园建设”等多项工作被作为全国典型案例推介。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试点工作和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两项国家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2020年,江津区富硒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全区富硒产业总产值首次达到100亿元。

2020年,江津区成功创建江津花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区)、“全国果菜茶(柑橘)有机肥代替化肥试点区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0年,江津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68.7亿元、增长16%,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8元、增长7.8%。

2020年,经历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承载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重托,站在“十三五”收官的特殊历史关头,江津区农业农村工作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未来 二〇二一,全面开启新征程

2021年的大幕已经拉开,我区“三农”工作重心将从集中力量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发展富硒产业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主题,加快形成“三区协同、三点带动、十园支撑”农业功能布局,着力构建“1324”高效农业产业体系(“1”:以发展富硒产业为引领;“3”:做稳做优粮油、畜禽、蔬菜三大保供产业;“2”:做大做强花椒、柑橘两大优势产业;“4”:做精做特茶叶、水产、中药材、小水果四大特色产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花椒产业集聚地”“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地”“西部地区富硒产业引领地”。

力争到2025年,我区建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创建国家级、市级、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培育农业产业强镇3个,打造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0个,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十四五”期间,我区将重点抓好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乡村建设行动、农村改革等方面工作,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发展富硒产业为引领,聚焦机械化、数字化、品质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全面建设现代农业强区,打造全国知名富硒产业发展高地。我区将通过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富硒产品质量提升、农业品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智慧农业提升等工程,全面提升我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同时,全力推进花椒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花椒大数据和花椒产业城建设、“花椒银行”建设,全面实施“江津花椒地标保护工程”,促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本地化,积极争创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乡村振兴工作全局,科学把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内在关联,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整体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区将通过实施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乡”人才培育、乡村文化示范、农村带头人才队伍整体优化提升等工程,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我区将通过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确保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公平合理;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落实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户资格权,稳妥放活使用权;扩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成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试点工作,推动农村改革走深走实。

本版图文由 周娅 龙雨馨 苏俊杰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