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津党组织诞生的准备

版次:04    作者:2021年04月08日

位于江津中学校本部的江津平民读书社旧址。1926年,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归来的进步青年在此建立了江津平民读书社。重庆团地委书记童庸生来江津中学任国文教员,定期在读书社举办讲座,这是马克思主义在江津的正式传播。

位于广州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26年5月3日,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江津青年唐建秋、鄢治能、杨秀清、刘文治、何运农、高洪、徐康宁、王浩然8人参加了本届学习培训。

江津国民党(左派)县党部旧址,今为江津佛学社驻地。1925年冬,冉钧、漆南薰回到故乡江津,组建江津国民党(左派)县党部,曾凡觉任主任委员,戴披星任组织部长。

吴玉章(1878—1966),四川荣县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开拓者。

童庸生(1899—1932),重庆市巴县(现重庆市巴南区)人,中共四川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领导人。

1924年初,国共合作实现,促进了工人运动的高涨,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开展。为培养农民运动干部,在中国共产党倡议下,从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东革命政权在广州先后举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江津进步青年奔赴广州,学习领导农民运动的本领。学员返乡后仿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模式,在江津中学创办平民读书社,吸引农民、工人积极分子参加,定期邀请知名人士讲解政治时事,为江津党组织的诞生作了宣传,在思想上作了准备。

1925年1月,童庸生当选为重庆团地委书记,同时转为中共党员,以教师的公开身份来江津工作。

1925年8月15日,吴玉章奉命回川改组国民党抵达重庆,19日,主持召开四川国民党第一次改组会议,吴玉章成为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四川临时省执行委员会执委之一,并担任省党部组织部长。这标志四川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的联合。吴玉章指示江津籍共产党员冉钧和江津籍国民党左派著名学者漆南薰回江津建立国民党左派县党部,并相机建立中共党团组织。童庸生受党派遣到江津建立青年团组织。1925年,代行中共四川省委职权的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冉钧负责组织工作。吴玉章、冉钧、童庸生、漆南薰是江津党团组织建立时期的指导人。

1926年秋,童庸生在江津平民读书社介绍曾凡觉、戴披星等人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建立江津团小组,曾凡觉任组长。其后,在江津城关的江津中学、师校、职校发展了一批团员,成立江津县团委,曾凡觉任书记。江津县团委的建立,为中共江津党组织的建立起了重要筹备作用。

1926年秋,吴玉章来江津平民读书社演讲《中国当前学术派别之分析》,并督导江津党团组织建立筹备工作。

本组图文由 区委党史研究室 钟治德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