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作者:2021年07月22日
1966年10月1日,32111钻井队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大会,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32111钻井队代表王有发。
1966年9月,周恩来总理同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左)和32111钻井队副指挥兼总工程师张仲民(右)亲切交谈。照片可见张仲民被烈火烧变形的黝黑双手。
石油工业部党委授予32111钻井队“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钻井队”称号
32111钻井队战火海(油画)
32111钻井队“英雄阵地”塘河一号井
1966年6月22日凌晨,位于江津区塘河镇的泸州气矿塘河1号井在进行钻井试压过程中突发大火,井喷形成宽50多米、高30多米的火海。32111钻井队全队干部职工家属奋勇扑火。中共江津县委接报,一边紧急上报,一边紧急指示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群众、民兵火速赶往援助,后续力量不断加入抢救。次日11时,烈火终于被扑灭,四川省第一口高压深气井保住了。在这场生命与烈火的较量中,32111钻井队的张永庆、王平、罗华太、吴中启、王祖民、邓木全6人壮烈牺牲,另有21人被烈火烧伤。张永庆被追授为模范共产党员,王平、罗华太、吴中启被追认为正式共产党员,王祖明、邓木全被追认为共青团员。
1966年9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32111英雄钻井队扑灭火海保住大气井》的文章,并刊发《毛泽东思想是革命人民的灵魂》的社论,称这次救火是“伟大毛泽东思想的又一曲响彻云霄的凯歌”。32111钻井队也被誉为“集体的黄继光、集体的邱少云、集体的欧阳海、集体的麦贤得”,塘河1号井场被誉为“英雄阵地”,当地修建英雄事迹陈列室。中共中央工交政治部、全国总工会、解放军总政治部等纷纷发起向32111钻井队学习的号召,邮政部门发行《向32111英雄钻井队学习》的纪念邮票一套,英雄事迹被编入各级学校语文教科书,全国掀起了学习32111钻井队的热潮。“32111钻井队”与“南京路上好八连”“大庆精神”等,共同构成了当时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主旋律。
1966年10月1日,32111钻井队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大会,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32111钻井队代表王有发,称赞32111钻井队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群体,高度赞扬32111钻井队和驻地人民奋不顾身保护国家财产的壮举。
本版图文由区委党史研究室钟治德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