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江津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版次:02    作者:周杭2022年01月10日

2021年工作回顾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经济总量稳定增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0亿元、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亿元、增长20%,财政收入13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1亿元、增长3.1%,存贷款余额达2165.5亿元。项目投资稳步放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渝赤叙、永津高速等开工建设,江泸北线、合璧津高速等推进顺利,油溪长江大桥成功合龙,白沙长江大桥即将通车。市场预期稳中向好,新增市场主体1.9万户,总量达13.5万户,居主城新区第一位。全年签约产业项目23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开工项目96个,开工率达41%。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制造业增量提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总量达510家,居全市第一位,年产值超10亿元工业企业达30家。二次招商盘活用地近1000亩,利用闲置厂房26.3万平方米。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0家、限上商贸企业100家。获评全市唯一国家商品市场优化升级试点区县。聂荣臻故里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团结湖科创中心、人才公寓竣工投用。西部食谷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多赢创嘉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出台推动科技创新“黄金29条”,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超11亿元,居主城新区第一位。新增有效发明专利344件、增长2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5件。新增科技型企业333家,总量达1482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总量达280家,居主城新区第一位。举办第二届“团结湖杯”产业赋能创新大赛,青年人才发展指数居主城新区第一位。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重点改革深入推进。重大项目代办制获评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土地确权颁证工作通过市级验收。国际多式联运集装箱中转场站建成投用,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开行230列。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7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7亿美元,服务贸易额2亿美元。区域合作走深走实。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全国首创“花椒银行”推动椒农增收4.5亿元,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白沙工业园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建成市级美丽宜居乡村14个、绿色示范村16个,实施高标准农田8万亩、宜机化改造5000亩、“四好农村路”100公里、入户道路323公里,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1662户。滨江商务广场、圣泉寺公园、双福北节点改造项目完工,浒溪公园建成开园。完成房地产投资153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360万平方米。轨道交通5号线跳磴至江津段上线试运行,江津至大学城公交开通。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2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00余个、城市绿地83.5万平方米。垃圾分类覆盖26.8万户居民,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国开行长江经济带及三峡环保水环境治理PPP项目有序推进,李市小溪、白沙驴子溪等19个项目完工,新改建污水处理站54座,国控、市控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并优于水域功能要求。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零容忍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双碳”工作积极推进,率先落地绿色金融财政激励政策。强化节能降碳,能耗双控和碳强度下降目标全面完成。

●民生福祉稳步提升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601元、增长8.3%。新增城镇就业2.7万人,城乡养老保险和医保综合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完成18个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新增床位500张。双福五小主体完工,嘉平幼儿园等建成投用。区中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有序,区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完工,区中心医院成为重庆大学附属医院。全国首个中等师范教育历史陈列馆开馆,石蟆获评重庆市“书香之镇”。区第四届运动会成功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开展,20件重点民生实事总体完成。村(居)委员会换届选举圆满完成。先锋保坪获评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圣泉街道“五员共治”经验获中央政法委肯定。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区县”。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百日行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积极应对挑战,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台阶,跃居全市第六位;工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工业总产值居全市第四位,农业总产值、增加值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56.2:33.3。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重庆加工贸易示范区。

致力创新赋能,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建设全面展开,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初见形象。引进刘嘉麒、蹇锡高等院士专家团队7个,培育市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8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8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53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总量居全市前列,数字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比达24%。

深化改革开放,动力活力更加强劲

江津综保区封关运行,中国西部(重庆)东盟商品分拨中心、农副产品冷链分拨中心落户运营,东南亚冷链海陆快线成功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常态运行。“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白沙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全国推广。建立分级监督、分类监管的国资监管体系,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国有企业整合为四大集团。依法依规清理规范项目供地协议,释放土地空间1.6万余亩。

注重融合发展,城乡建设扎实推进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15个脱贫村基础持续巩固,9412户2965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石门李家、吴滩现龙入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永兴黄庄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城市建设扩容提质,滨江新城绘就城市新景,几江半岛母城“一江两岸、四十里滨江”更加靓丽,双福、珞璜产城融合加快推进,“一主两副”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获评首个市级历史文化名城。

攻坚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入实施,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全部取缔关闭,长江一公里岸线范围内矿业权全面退出,长江、綦河江津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52%。长江砂石开采、非法码头、餐饮趸船全面取缔,中央和市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有效整改。

坚持民生优先,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设施不断完善、待遇稳步提升,全民医保基本实现,低保、特困等群体实现弱有所扶。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创建成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受到国务院表扬激励,关心下一代工作荣获全国先进,文化惠民工程、武术之乡建设持续推进,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78.95岁。快速有效处置新冠疫情,成功抗御长江、綦河洪水,平安建设成效明显,社会治理全面加强。

未来五年目标任务

总体要求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全面开启江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坚定不移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基地。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高标准推进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建设,力争到2026年,建成国家级创新载体6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240家,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2500家和450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在2021年基础上翻一番。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升级壮大消费品、装备制造、汽摩、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以智能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成千亿级消费品工业集聚区,形成1—2个领先全市的优势主导产业。实施“五大倍增”行动,力争到2026年,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超600家,工业总产值超2200亿元,100亿元以上企业达2家,50亿元以上企业超10家,10亿元以上企业超50家,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30%,累计建成智能工厂15个、数字化车间70个。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前沿和陆港型综合物流基地。推动江津综保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建设江津“三环五射多连线”公路路网,构建“七干两枢纽”的水公铁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力争到2026年,全区进出口总额达450亿元,物流货物进出口值突破200亿元。

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推进“五大振兴”,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成渝地区富硒产业集群化和花椒全产业链发展,建成国内知名的富硒产业引领区和全国花椒产业集聚地。大力推动“三品一标”,做强“一江津彩”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加快建设休闲旅游胜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护好“绿水青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河(湖)长制,深入落实林长制,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育好“金山银山”,着力建设全域旅游格局,加快长寿之乡康养城和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建设。推进文旅融合,推进体旅融合,推进康旅融合,推进农旅融合。

加快建设宜居城市。建设重庆主城都市区“后花园”。以“一主两副六节点多特色”的现代化城镇体系为统领,加快推进双福—滨江新城—德感集中连片发展,有序启动江洲湾片区规划建设,加快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和长江以南几江半岛、支坪及先锋等区域空间融合、功能耦合,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展示高品质生活的现代化新城区;高起点规划珞璜、白沙两个副中心城市;发挥好石蟆、李市、油溪、蔡家、贾嗣和四屏6个节点镇联结城乡、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作用;支持中山、杜市、慈云等其他镇建设精品小镇。

未来五年建设“五地一城”

围绕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着力建设“五地一城”。

“五地”,即:科技创新基地、内陆开放前沿和陆港型综合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地、休闲旅游胜地;

“一城”,即宜居城市。

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8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6%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万元、3.3万元以上。

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额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节能减排降耗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抓好项目储备,确保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00亿元以上。抓好招商引资,确保全年产业类项目协议引资1000亿元、实到资金300亿元以上。抓好项目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确保房地产投资平稳运行,推动各工业园形成规划储备1000亩、征地折迁1000亩、平场建设1000亩“三个1000亩”的工业用地供应管理格局。

促进消费扩容升级。建设高品质商圈,确保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爱琴海购物公园、N37烟雨之城四大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培育新型消费,提质发展专业市场,推动夜经济与江津富硒美食融合,优化消费环境。

做大做强市场主体。推动企业升规升限,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20家、限上商贸企业50家以上。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力争威马农机、渝丰科技成功上市,新承航锐等4家企业进入市级拟上市企业储备库。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

全力提升产业能级

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4+1”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消费品产业要全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确保产值突破500亿元。装备制造业要做长产业链条,力争产值达400亿元。汽摩产业要加快构建智能新能源汽车新业态,力争产值达300亿元。材料产业要加快集群发展,力争产值达300亿元。实施绿色产业筑链工程,构筑绿色产业体系。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加快产业智能化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75个以上,新增数字化车间5个以上。加快产品智能化,引进全类别工业服务商,确保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增长20%以上。夯实智能化基础,加快建设区大数据资源中心,建成中科智慧产研城,新建5G基站750个。

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壮大现代金融业,力争外资金融机构实现零突破。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做实全市电子商务示范区。统筹推进新兴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文化旅游业,争创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力提升创新引领力

加快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以上,科技型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35%以上,新认定重庆市重大新产品10个以上。

加快建设一流创新园区。以科学城江津片区为统领,加快实施团结湖PPP项目。坚持把新兴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争创市级山地丘陵智慧农机装备制造基地。打造超细玄武岩纤维新材料应用基地。深化与重庆交大校地合作,推动桥梁隧道在线监测平台落地。

加快营造一流创新环境。长效实施“津鹰计划”,力争引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00名以上。提升创新服务水平,着力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服务企业。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办好第三届“团结湖杯”产业赋能创新大赛。

全力推进改革开放

推动改革落地见效。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深化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继续实施债务总额、融资利率“双限”控制。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扩大高水平开放。建设珞璜临港产业城,拓展口岸通道,壮大开放经济,创新外资利用方式,抢抓RCEP机遇,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泸永江融合发展,联合毗邻地区开展展会活动,落实好江津—开州协同发展年度任务。

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市场环境,压缩开办企业时限。改善法治环境,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完善审慎包容监管。改善政务环境,确保新政务服务大厅建成入驻,深化“渝快办”审批服务“四减一办”,深化政银企对接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脱贫人口动态监测,健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强化就业帮扶、消费帮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理。支持重点帮扶镇/重点帮扶村建设,完善结对帮扶机制。

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守牢131万亩耕地红线,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能力。以富硒产业为引领,提质增效花椒产业,加快建设万亩标准化荔枝出口基地,万亩枳壳基地,万亩高粱基地,力争实现富硒产业产值130亿元。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新建农村公路100公里、入户便道100公里。完成示范院落整治20个,农村户厕改造1000户以上。建设柑橘智慧生态农业示范园,打造江小白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创建国家花椒大数据中心。

全力提高城市品质

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落实“一轴两翼、拥江发展”空间格局和“一主两副六节点多特色”现代化城镇体系。强化城区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塑造优美协调的天际线、山际线、滨水线。统筹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

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渝昆高铁江津段建设、成渝铁路公交化改造,推动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江津段建成、轨道交通5号线跳磴至江津段开通运营、过江段年内开工。加快江泸北线、渝赤叙、合璧津、永津高速建设。启动科创大道、浒溪北路建设,实施东门转盘交通改造、鼎山小学人行天桥建设。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等重大水利工程,推动兰家沱港、滩盘码头升级改造。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滚动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十大重点工程,推进双福山地公园、圣泉农业科学公园、鼎山体育公园、滨江体育公园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建设一批小微停车场,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成老旧雨污管网、供水管网改造200公里。推进传统风貌街区保护提升。

推动城市管理改革创新。推进“一江两岸”重要节点夜景灯饰品质提升,中心城区桥梁隧道、道路护栏实现美化亮化全覆盖。推进“全域增绿”,实施园林绿化补缺提质工程。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覆盖所有镇(街)。启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全力促进绿色转型

强化污染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全市排位提升。打好碧水保卫战。打好净土保卫战。

强化生态修复。推进系统治理,构建以长江生态涵养带、四面山生态屏障为主的“一带一屏多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强化低碳发展。建立绿色项目(企业)储备库,健全环保服务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发展绿色产业,落实能耗双控措施。节约能源资源,深化能源结构调整。创建低碳发展示范城市。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精准落实救助政策。大力发展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托育服务,探索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扩建德感小学、享堂小学,推动双福六小、双福九小开工,滨江教育大厦、双福三中建成投用。规范和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力争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8.4%。巩固和扩大义务教育“双减”成果。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职业院校提质培优。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引进知名三甲综合医院落户科学城江津片区,开工建设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区精神卫生中心,加快区中心医院科教楼、区中医院住院综合楼、区二院传染病专科大楼建设,确保江津肿瘤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投用。推进区疾控中心扩建,争创全市首批三甲疾控机构。落实三孩生育配套支持措施。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提升“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品牌。推进3539文创园、江小白村、奎星广场文化街区等文旅项目建设,抓好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启动武昌艺专遗址修缮,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应急管理,推进区、镇(街)救援队伍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完善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 始终做到政治过硬

● 始终做到依法行政

● 始终做到担当作为

● 始终做到清正廉洁

本版文字由 周杭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