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着力构建“1+3+N”直播电商发展体系

推动江津产品“出山过海”

版次:02    作者:阮瑞雪 谢君2022年06月15日

直播带货 区商务委供图

记者 阮瑞雪 见习记者 谢君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产业、市场、消费、交通、服务等要素不断聚集以及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等多重枢纽效应叠加累积而成的结果,是城市实力不断增强的体现。

2021年7月,国务院批准重庆等五座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电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重庆抢抓电商发展“风口”,在原有鼓励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基础上,专门印发了加快发展直播带货行动计划,力争将重庆打造成为直播应用之都、创新之城。

面对直播电商产业的迅速崛起,江津紧跟重庆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求新求变,以满足消费升级和赋能产业转型为发力点,主动深耕直播电商发展,通过着力构建“1+3+N”的直播电商发展体系,促进直播和行业深度融合发展,强化网红产品供应链打造等方式,推动江津产品“出山过海”,走进全球消费者的购物车。

实现优质电商企业集聚

构筑直播电商发展“全景图”

哪个品牌的火锅底料、米花糖最够味?哪家的花椒性价比最高?在直播带货火爆的今天,很多消费者会选择通过电商直播寻觅心中之选。

“如何真正在江津实现要素升级、价值释放,需要做大量前瞻性探索,这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考题’。”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江津迈出“尝新”的坚定步伐,推动直播带货成为一二三产名优特产品重要引流方式。

去年“6·18”电商节期间,全市首家阿里巴巴1688重庆电商直播基地落户江津,打造出标准化、场景化的直播间,随后又推出企业接力播、产品混搭播等新营销模式,网络销售额累计达1220万元,销售订单突破36万单。

“基地主要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辅导、直播培训、营销策划、产品摄影、视频编辑等直播公共服务,对全面夯实直播产业基础,促进江津区各类企业直播电商应用水平提升有着积极推动作用。”阿里巴巴1688重庆电商直播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区以阿里巴巴1688重庆直播基地为核心,建设了美食直播基地、花椒直播基地、快销食品直播基地三大直播基地,联动各行业直播资源,全方位构筑直播电商发展“全景图”。

经过几年持续推动,江津直播电商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目前,阿里巴巴1688重庆直播基地已申报市级“直播电商基地打造”项目,引育10余家网红主播公司落户,初步实现优质电商企业集聚,力争打造成为全市消费品工业直播样板。

“直播+”提质增速

促进直播和行业深度融合

如今,各类新兴电商平台蓬勃发展。不只是网红直播带货,连各大商场、专业市场等也加入了直播电商这支势头正旺的“新军”中。

购1万元买房代金券抵8万元电器或设备,购2万元买房代金券抵15万元电器或设备……6月1日,江津融媒电商直播带货走进四面山旅游度假区中建雲山小镇,为企业“带货”房产、餐饮、住宿、文创产品等。当天,6万余观众进入直播间与主播一起互动交流,直播现场还引来了一批批线下围观者,线上线下活动交流频繁。截至现场直播结束时,点赞量超8万人次,累计销售4万余元。

如何助推企业向线上转型发展,进一步释放促消费、卖津货的直播电商价值?我区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推动“直播+美食”“直播+商场”“直播+专业市场”“直播+消费品工业”发展,通过举办行业直播专场、场景式营销,最大化激发居民消费意愿。同时突出助力中小微企业,为中小微企业直播带货提供优惠和便利。

“直播+”与各行各业的“化学融合”,正在为我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持续蓬勃发展赋能。截至目前,全区直播电商实现销售额超3.4亿元。

依托品牌塑造优势

强化网红产品供应链打造

直播带货“火不火”,作为直播带货主流产品的网红产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去年“双十一”期间,我区电商企业充分利用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方式开展促销活动,吸引全国网友关注购买“江津造”“江津产”产品。全区直播带货场次达400场,实现销售额8000余万元,我区新品牌和老字号都找到了各自的春天。特别是丰源花椒油经专场直播活动爆火后,成立了炊夫线上品牌,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业务,现已成功打入韩国、东南亚市场。

“直播带货的核心是渠道形式背后的供应链标准化体系建立,传统零售有天然优势,但注重线下的传统零售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实质性成果。”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充分利用直播电商资源和供应链优势,不仅可以打开传统产品的销售渠道,还能打造更多地方网红产品。

基于此,我区利用直播电商品牌塑造优势,发挥地方和厂商特色,大力促进传统品牌与网红品牌融合发展,通过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领军企业合作,建成江津区消费品工业源产地平台,汇聚一批“质优价廉品类全”的源头好货。

目前,江津区消费品工业源产地平台已入驻消费品工业企业185家,各类网货产品近7000款,带动线上线下交易,实现销售额8.5亿元,拥有“硬”制造实力的传统企业有了更多机会。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