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3 作者:2022年12月01日
通讯员 鄢伦
初冬时节,凉意更浓。
夜幕降临不久,慈云镇聊月村2组李治才家里刚吃过晚饭。底楼靠右边寝室里的一张老式牙床上,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穿着一件大红棉袄,坐在被窝里,嘴里还哼唱着“歌”。谁也听不明白她唱的什么曲调和什么意思。她独自一人却乐在其中。
她就是百岁老人阙银分。她的百年人生经历饱经风霜,却又充满了乐观豁达。
1922年2月17日,阙银分出生于江津县龙门滩(现江津区龙华镇)一个农民家庭。当时,受重男轻女的旧思想影响,家里的姑娘大多不召待见。阙银分六七岁时,就学着做一些简单家务,不满十岁就上坡找柴、割草等。苦难的日子里,阙银分却慢慢养成了乐观、开朗的性格。
后来,阙银分嫁到了江津鹤山坪靠刁家场方向半岩上的一户李姓人家。从此,她开始了新的生活。由于丈夫李树林的兄弟姊妹多,分家时,她和丈夫商量决定搬到山下地势稍微平坦些的郑家湾重新兴家。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要新建一个家十分不容易。每当生活上遇到困难,阙银分总会乐观地对丈夫说,只要我们勤快,困难只是暂时的,家里的日子一定会慢慢好起来。
为了尽快融入新的环境,阙银分和丈夫主动与左邻右舍搞好关系,从不会为一丁点儿琐事和邻居发生争吵。小孩与邻居家的小孩发生矛盾,她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时,邻居的鸡牲鹅鸭损毁了自家的菜地、庄稼,她不会去找邻居理论。
从那时起,乐观豁达成为了阙银分鲜明的性格特点。勤劳、善良、包容、和睦也成为了她立家、处事的重要原则。这些也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她的7个子女,俨然成为了他们家庭的家风。
新中国成立后,不管是集体劳动,还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阙银分同丈夫一样,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劳累之余,她总会想办法开开玩笑,以此来解乏。
1990年,最小的儿子李治才结婚了,两个女儿出嫁后也生活得比较幸福,在四川某军工企业工作的二儿子李治斌也时常资助家里。年近七旬的阙银分家里的生活才真正开始好起来,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人生总是充满着酸甜苦辣、喜怒哀乐。1995年,阙银分的丈夫因病去世。老伴的离世给她带来痛苦和打击。不过,她很快调整好心态,过上了新的生活。
所有的子女都劝说辛苦几十年的母亲好好地安享老年生活。特别是住在一起的两个儿媳妇,不但妯娌关系和谐,而且在孝敬老人的问题上一点也不含糊。
从此,每天晚上早睡,早上早起,白天跟左邻右舍聊天,偶尔与好友一起娱乐,让阙银分的老年生活非常有规律。此外,她在饮食方面一直坚持粗茶淡饭,从不挑食。
老年时的阙银分内心十分宁静。“什么都不争”成为老年阙银分乐观豁达的性格中宝贵的品质。
11月14日,笔者慕名来到阙银分的家中了解她的情况。已经100岁的阙银分老人独自坐在床边,精神和气色都还很不错。
目前,阙银分的二儿子李治斌退休后回老家与家人一起照顾母亲敬孝。阙银分的小儿媳戴勤洪和四儿媳胡先两妯娌细心地照料着婆婆,从来不分彼此。
最可贵的是,作为阙银分几十年的邻居,89岁的刘生贵和70岁的罗祖才见证了她的乐观豁达,都说这应该就是她的长寿秘诀。对于这一家人的和睦和幸福,大家纷纷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