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 作者:江波 朱建国2023年01月18日
本报讯(记者 江波 通讯员 朱建国)“再找两天钱,回家好过年,这次到江北区务工有‘专车’接送,大家很满意。我们好几个工友一起出发……”日前,家住先锋镇的罗付清乐呵呵地踏上了前往江北区的包车。
当天,两辆满载工人的大巴车缓缓从江津开往江北,我区联畅零工市场组织的第三批100名工人前往江北区务工。此次联畅零工市场通过宣传发动1000余人报名,公司筛选500余名符合条件的工人上岗,所有人员通过岗前培训、岗前体检后安排车辆将工人送至工厂,实现“家门口——厂门口”点对点送工服务。
2022年以来,我区把零工市场(驿站)建设作为服务重点人群、稳岗拓岗的重要举措来抓,制定“1+5+N”零工市场(驿站)建设规划,全力满足群众多元化就业需求,让零工市场成为就业“稳定器”。目前全区已建成零工市场(驿站)4家,通过零工市场收集到3000余名有灵活就业意愿的求职者信息,并实现灵活就业1300余人次。
“我们立足求职人员实际,建设零工市场,不断满足群众就业需求。”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资金保障方面,将零工市场建设奖补纳入2022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高质量发展激励资金支持方向,鼓励建设零工市场(驿站),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在市场布局方面,支持鼓励零工市场(驿站)向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村社区发展,引导社区周边零工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同时,为发挥就业方便、快捷、灵活特点,不少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创新举措,如:重庆联畅人力资源公司在在圣泉街道浒溪还房附近,建设首家“市场+作坊”模式零工市场,形成零工在市场前台登记求职,后台立即就业的便民模式。
下一步,我区将从推广零工市场建设、强化精准滴灌、营造有序环境等方面发力,通过举办“零工夜市”“零工集市”等各种对接活动,更好发挥零工市场就业“稳定器”“蓄水池”的作用,为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