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为基 自治为引 未来可期

——圣泉街道奏响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三部曲”

版次:01    作者:苏展2023年01月19日

记者 苏展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圣泉街道充分结合实际,以建设乡村美丽院落为基准点,以院落制为主体的群众自治为引导,以乡村振兴工程建设规划未来,奏响了人居环境整治“三部曲”。

山野之间 屋舍俨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桃花源记》中对乡村美景的描写。

“这里虽然不能说是桃花源,但八九不离十。”站在圣泉街道陡石村老房组的道路旁,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兰庆容自豪地介绍。

虽然当地名为“老房”,数十户农家院落有年代感,但仔细看去,房屋四壁洁净,房顶整齐完整,宽大平整的水泥道路串连每户人家,房舍之前,花椒地、水稻田、堰塘规划整齐,不少人家面前有花坛、绿植等。

记者了解到,2021年10月开始,在街道统筹规划下,陡石村发动当地群众参与,对这一区域进行改造。

“首先是实用,然后是美观,还要有利于长期保持。”兰庆容说,在有效引导下,当地群众主动参与,仅投入40多万元就完成了该区域的改造。

如今,虽然这里名为“老房组”,但当地群众称为“新湾”——一个形象而准确的概括。

自治参与 邻里和谐

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长期保持需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院落制、清单制、积分制,是我们为辖区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打造的三个平台。”圣泉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苏先霞介绍。为了有效激发群众主动保持和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2022年,圣泉街道对整治已见成效的新湾示范片、新农大院、马鞍石院落、兰家砖房、李家大院等五个区域实行院落制,院落群众推选多位“院长”,轮流当值,引导和带动群众参与当地事务,执行和落实各个整治事项。

“环境一直保持好,大家就都自觉了。”新湾片区通树湾院落院长何平表示。74岁的当地居民白克芳用实际行为证明了这一观点,老人简单的6间平房和门口的院坝,地面干净整洁,房内摆放有序。老人在院坝周围还种植了20来盆多肉盆栽,“以前土瓦房、泥土路,大家也不是太在意,环境好了,大家自觉保持。”

据了解,圣泉街道还在涉农社区实施清单制,街道统一为每个村社制作流程图3块并上墙。同时,在涉农社区开展积分制,在街道积分制系统发布创建卫生家庭和常态保持卫生家庭任务,引导群众通过积分制常态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先后创建卫生家庭938户,有示范院落6个。

产业发展 未来可期

2022年6月25日,位于圣泉街道三河村的“美丽宜居乡村振兴建设工程”开工。该项目主要围绕三河村千年古道及金樽湖(磨刀湾水库)周边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带,建设包括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道路、水利基础设施,特色农业田间工程,建设服务管理用房、停车场、休闲垂钓基地及滑滑梯等游乐设施。至2022年年底,工程施工进度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5%。

“环境整治是底色,发展产业让乡村群众钱包鼓起来,才是最终目的。”圣泉街道党工委宣传统战委员黄丽萍介绍。在整治环境的同时,街道党工委已着手将经济发展与之充分结合,不做“表面文章”,以乡村旅游、生态观光、生态垂钓、特色农产品采摘等带动圣泉街道乡村振兴。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