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不常见 见则年丰

莲花石再次惊艳出水

版次:03    作者:2023年01月28日

莲花石 通讯员 李友玲 摄

扫码了解详情

本报综合 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二,由于长江上游水位持续下降,被誉为“川江七大枯水题刻”之一的江津莲花石露出水面,庆贺兔年新春。

记者在几江长江大桥朝下游望去,宽阔的江面上烟波浩渺,奔涌的江水中,一大片黛青色的黑色礁石隐隐约约地埋藏在清清的江水中,像一朵硕大的莲花在江水中静静地绽放。而露出江面礁石上的石刻依稀可见。不时有市民在桥上停留拍摄一睹莲花石的尊容。

莲花石位于几江长江大桥外江水中,由36块礁石在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组成了一朵美丽的莲花。相传莲花石不常浮出水面,但每逢其出现则预示着当年必会风调雨顺。

“石不常见,见则年丰”的来历

莲花石水文题刻由36块大小礁石组成,因其状如莲花而得名。如全部露出水面,面积可达800多平方米。

莲花石,俗名挑灯石,作为“川江七大枯水题刻”之一,这朵巨大的“莲花”为何会有“石不常见,见则年丰”的说法呢?

据了解,这和古人的美好意愿有关,在民间,每逢长江江津段低水位时,江中的岩石才会显现,而每当莲花石显现的年份大多是丰年。长此以往,便有了“石不常见,见则年丰”的说法。

当年,古人为祈求丰年,在岩石上所凿下的文字成了现代珍贵的水文资料。莲花石现在题记38处,共计诗词48首。其中,最早的题记出现于南宋乾道辛卯年(公元1171年)。从南宋乾道年间至今,莲花石每次出水都会吸引大量文人骚客聚集于此,他们所留下的题刻记录了南宋乾道中期至民国二十六年之间近800年的长江枯水位情况。

通过考察这些诗题所在位置,我们可摸索出长江水位变化规律,从而为修建水利设施提供重要的参考。

莲花石上演江津版《桃花扇》

在莲花石上的48首诗词中,除了咏叹莲花石的奇特风姿和“石现兆丰年”的祝颂外,剩下的大部分诗歌都是缅怀一位名叫谢秋芳的明朝女子。

相传明崇祯年间,泸州一位貌美如花、多才多艺的女子谢秋芳与在泸州做官的江津人杨生相识,为其卓尔不群的气度和才华所打动,互生爱意。后来,杨生被诬受贬,离开泸州回江津时向谢承诺,将与之并结连理。哪知时隔一年,不见杨生,谢秋芳至江津找杨,后得知杨在途中郁结而亡,痛不欲生的她到莲花石吟诗悼杨后,殉情于江心。

“买舟重到几江滨,烟水空蒙夜月新,回首琵琶歌舞处,翠钿冷落不成春。”400多年后的今天,当再次吟诵起谢秋芳所留下的这首绝命诗时,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

如果说清初剧作家孔尚任所写的《桃花扇》中,李香君和白衣书生侯方域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无数读者动容的话,那么谢秋芳则用这首情诗,上演了一部江津版的《桃花扇》。

每逢莲花石露出水面,都会吸引市民争相拍照,留下这一美好的画面。但是,莲花石位于江心,市民不管是在几江长江大桥上,还是在岸边观赏都需要注意安全、不拥挤,文明观赏。车主驾车途经几江长江大桥时,更不能停车观望,应注意行车安全。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