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作者:2023年02月23日

(上接第一版)探索“红五星”物业管理模式,推广应用“院落制”“积分制”“清单制”,保坪村、夹滩社区成功创建江津区“积分制示范基地”,推进网格化管理,安装“雪亮乡村”监控探头4380个,解决“面广户散难治”等难点。二是打通矛盾纠纷化解堵点。强化法治保障,绣庄村、保坪村成功创建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投资50万元建成18个“讲理坝”,推行“律师+法律顾问+法治联络员”联动服务模式,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问题清单,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矛盾不出村,全力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消除村民陈规陋习痛点。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院规院训,完善乡村道德实践体系,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先锋榜”“平安细胞”等评选活动,抓宣传教育、推动成风化俗,聚焦重点群体需求,把陋习背后的民生难题解决好,积极培育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打造农村宜居环境,让乡村治理有形

春节刚过,记者走进保坪村,白墙黛瓦与高低错落的花草苗木相映成趣,干净整洁的道路通村入户,休闲广场、健身器材、游园长廊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行走在保坪村,仿佛进入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该村村民施玉珍开心地说:“村子道路宽阔了,路两侧的绿化、栏杆和台阶都很漂亮,还有公园,我们新农村的环境跟城里比起来,一点也不差。”

先锋镇通过乡村治理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农村,共建共管共享美丽宜居村庄,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以美丽和谐农村新形象为载体将乡村治理成效展现出来。一是补齐生活设施短板。全面推进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探索“四破四变”农村垃圾治理体系,累计建设67个农村垃圾收集点,实现农村垃圾收运覆盖100%。大力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56%,新建改建污水处理3处,基本实现全镇场镇居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置全覆盖。二是提升生产发展条件。大力推进配套设施建设,投资3400余万元对全镇电网进行了升级改造,加快推进“信息乡村”建设,成功创建“重庆市互联网小镇(村)”,村(社区)通客车率达100%,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5.9%。三是扮靓农村人居环境。坚持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仗,全面完成5800万元的鹤山坪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整治项目,建成各具特色的“九院九景”,整治提升350多户农房,安装路灯200盏,农村面貌得到质的提升。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让乡村治理有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深入推进乡村善治,建设和谐稳定幸福乡村,先锋镇敢为人先、实招频出,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先锋路径”。

该镇多角度探索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以“绣花”功夫,打造出“空间治理+公共配套提档+生态环境提优”的“幸福村”,美丽的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先锋镇还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各方联动,形成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合力。一是落实组织保障机制。建立专项推进机制,协调推进乡村治理重点任务,形成党委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二是建立典型推广机制。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探索打造“塘坎上党建大院”、“红五星”物业管理模式等品牌,发挥品牌示范带动作用,在全镇推广可复制的治理经验。三是鼓励自主参与机制。在乡村建设中,农户出资40%进行农房风貌提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农户积极参与村庄清洁与村庄绿化,凝聚齐抓共管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