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3 作者:2023年03月28日
(上接第一版)在“五大倍增”行动中,当地政府为益海嘉里落实400亩土地,同时配套建设物流通道和粮食专用码头,带动企业追加投资6亿元,新增了大米、面粉等3个项目。
现在,益海嘉里500亩厂区正聚集延伸产业链,新建的中央厨房还在装修,就已有大油大、恒兴水产、优美等6个项目签约落户。
“精准运用分级结果,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江津区相关负责人称,依托企业分级评价效果,江津围绕骨干企业数量、优质企业规模、低效企业质量、数智绿色改造、企业创新能力五个方面实施“倍增”行动,支持“头部”企业做大做强,指导“腰部”企业创新升级,倒逼“尾部”企业整改转型。
像益海嘉里这样的190家A级企业,江津在政策和空间保障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实行“一企一策”服务;对226家B、C级企业开展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强化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不断提升企业质量和效益;对202家D、E级企业,清理和处置闲置用地和低效用地,倒逼企业以商引商、二次招商,利用收回、租赁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和资产,限期整改到位。
2021年,三峡电缆在整改中清退仓储式企业,新引入顾家家居过渡性厂房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年产值达6.8亿元,三峡电缆的分级评价也快速得以提升。
同样,位于德感工业园的重庆江电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简称“江电电力”)因为闲置土地120亩被评为E级。后来,江电电力投资1.5亿元,新建厂房、办公楼和宿舍楼,新增生产设备约200台套。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年税收0.4亿元。今年,江电电力被评为B级。
据统计,通过开展“五大倍增”行动,江津区50户骨干企业中新增3户产值超过10亿元级企业,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8户、创新型中小企业168户,新增数量居全市第一。新认定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市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11家。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打造“亩均效益高产区”
去年,江津区创新建立营商环境评议制度,把对全区50多个重点部门的服务工作评价权,交给400名来自基层的企业和群众代表,促进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的解决。
“‘亩均论英雄’,既需要硬的评价制度,也离不开软的营商环境。”江津区负责人称,该区先后出台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明确推动全区观念大转变、审批大改革和效能大提升等改革事项。
3月初,重庆市2023年双百企业(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和100户成长型工业企业)名单发布,江津区23家企业上榜,总量排名居全市各区县第2位。特别是重庆金田铜业有限公司(简称“金田铜业”)投产第一年就入选重庆市100户重点工业企业。
“营商环境好,企业成长快。”金田铜业总经理桂建强坦言,初到江津,企业面临人员、物流、基建、电力等诸多问题,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变电站、物流便道、消防验收等事项,保证了项目按时投产。“去年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升规,今年有望实现产值70亿元。”
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江津区还深入开展“万家企业大走访”活动,“一对一”深入规上工业企业调研把脉问诊,“面对面”宣讲助企惠企政策、搜集企业问题意见,“点对点”解决企业提出的各项诉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想方设法让企业“招得来”“扎下根”“结好果”。
针对评价等级不高的企业,江津区领导对企业负责人实行了“一对一”的约谈,积极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基层党建“辅导员”、排忧解难“服务员”、转型升级“领航员”,为企业想办法、促整改、提质量。
据统计,实施分级评价工作以来,江津区185家企业实现了提分提级,28家D、E级企业有序退出市场,累计利用低效用地2072亩;62家企业引入147个工业项目消化闲置厂房59.48万平方米,新增产值68.4亿元。
(原载于2023年3月19日《重庆日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