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3 作者:苏展2023年03月29日
徐华亮(右一)向区图书馆、新华书店、读者代表赠书合影 记者 苏展 摄
本报讯(记者 苏展)当文字遇到声音,会产生怎样的美好?昨日,江津本土作家徐华亮携散文集《火柴天堂》在区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举行发布会,由区融媒体中心制作的《火柴天堂》有声作品也同步亮相。
徐华亮就职于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曾专注写博客《一个人的徒步》15年,此次是首次将其作品集结出版。《火柴天堂》全书分为市井、目送、人生好去处、回答、万物生长五大板块,收录作者各个时期的散文60余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记录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该书文笔生动灵活,笔触优美,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作品。
活动现场,同步发布的《火柴天堂》有声作品由区融媒体中心牵头组织,在区播音主持协会的协助下,先后有22名不同年龄段的朗读者参与录制。录制工作从2021年底开始,历时1年,完成了有声作品73段,累计时长240分钟,是现在江津规模最大的有声文学作品。目前,《火柴天堂》有声作品已在新华社客户端、喜马拉雅平台以及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发布。
当天的活动中,徐华亮现场分享了创作感受,对各界的支持表示感谢。区委宣传部、区作家协会有关负责人,嘉宾罗勇、齐东、许大立、江波等先后交流发言,对作品给予高度评价。随后,徐华亮向区图书馆、新华书店、读者代表赠书,区图书馆为其颁发收藏证。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明兰出席活动。老同志王忠德、李德良、黄淳参加活动。
新闻链接
静水深流
——一个文学边缘的孤勇者
日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火柴天堂》在全国公开发行,这是作家徐华亮15年原创文字的结集首发。散文集从生活、思想、情感、艺术和自然等方面,诠释了作者对世界的认知,对人生的思辨。
徐华亮,笔名哑蝉,重庆江津人。他从小有着文学梦,初中时发表处女作,又在后来的日子里,一直保持着生命过程与文学关系的自省。他认为,要为文,先做人,文学之路其实就是人生之路,生命中每一处得失悲喜,都是心灵成长的滋育。他觉得自己是一位“游离在文学边缘的心灵捕手”,认为“途经过心灵的文字才是有价值的文字,途经过磋磨的灵魂才是自由的灵魂”。所以,先把人生搞清楚,才能够写出有价值的作品。在他的笔端,始终保持着思想的锐利,也流溢着情感的柔波。他就像一个孤勇者,行走于文学世界的一隅,自甘沉寂,低调自由,在人生中栉风沐雨,在梦想中坚定前行,默默地用个体的脚步,印证着心灵选择的方向。
作者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业余时间安静为文和精神积累的习惯。他对人生有着浪漫的情怀,又有着冷静和深邃,喜欢在思辨中保持成长的活力,热爱生活,遵从自然,呵护人性,正直善良,不失个体灵魂对人生和社会的责任,对生命始终保持着深情和尊重。
作为一个沉静深刻的男人,看似平静的心湖下却涌动着情感的暖流,又在最深处放任思想奔腾,对外光而不耀,内心静水深流。思想性是他文字的首要特征,即使是情感的表达,最终都会归于思想升华后的彻悟。那些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里,深藏着整个生命的重量。
文字也是他情感的出口,那些情感,在自然的流淌冲刷中,露出了干净单纯的底色。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内心最柔软的东西,有的感性,总是让人感到幸运、温暖和怜惜。
他的文字时而发人深省,时而轻灵幽默,这是他举重若轻的生活态度,或许只有坚韧的人,才能超越生活本身的滞重,用文字自救,而不被欲望的泥淖所困。
他的文字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又因处处走心而与人共情。为此,区融媒体中心以散文集《火柴天堂》为载体,组织了有22名朗读者的朗读团队,进行了73段累计4个小时时长的有声作品录制,并在新华社客户端、喜马拉雅平台和区融媒体中心平台发布。同时,还进行了部分作品的视频创作。文学作品与多媒体相结合,让作品多了更立体的视角和美感,这也超越了文字本身的勇气和孤欢,而成为了更多相同灵魂汇聚在一起的成长絮语。
润泽心灵,启迪思想,与更多的人共飨人生,回报时代以真诚与激情,回报生命以感恩和热爱,这,或许也是作者的心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