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会”赋能“微自治” 书写新时代基层治理“一体两面”新篇章

——几江街道城南社区基层治理小记

版次:03    作者:廖秋平 刘彦麟2023年08月25日

记者 廖秋平 通讯员 刘彦麟

“小”社区如何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共识,整合调动多元力量,为群众生活提供更大便利?近年来,几江街道城南社区从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以党建为统领,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打造“韩治林工作室”为自治议事会品牌平台,成立小区、楼院议事会自治小组,通过“红色星光”“银色年华”等重点群体典型引领,共商共管小区公共事务,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以前小区里是车乱停,外面路上乱摊摆,人车混流。而现在,自从自治议事会成立后,我们居住舒适度、幸福指数都大大提高了……”居住在城南社区沿江花园小区居民王平谈起小区的变化时,赞不绝口。

党建统领“掌好舵”

城南社区始终坚持党建统领,由社区党组织把握议事协调方向,统筹各方资源,推动自治议事会稳定高效运行,尤其在自治议事会的成立、议事会成员的组成、议事会规则制度制定等大方向把好关。推动辖区有条件的小区自治建成“有组织、有架构、有载体、有机制、有队伍、有方法”的“六有”自治议事平台。同时,挂牌成立了“银色年华”正能量工作室,组织离退休老干部积极参与小区自治管理。“2023年以来,我们已召开了5次党建联席会,在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上提供了11项城市党建资源。目前,在社区28个自治议事会中,有60余名成员是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干部。”城南社区党委书记韩治林介绍道。

群众自治“划好桨”

在自治议事会成立的过程中,城南社区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参照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程序,通过召开业主大会、小区业主商量推荐、召开选举大会等流程产生,公示无异议后再在社区备案。在成立的过程中,吸引了一批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居民代表担任“楼栋管家”,推选热心公益事业、群众认可度高、议事能力强的群众代表作为议事会的成员,壮大协商议事力量。截至目前,城南社区已推动辖区有条件的小区建成自治议事会组织28个,已有23个小区(楼院)通过自治议事会成立和管理产生了小区公共收益。

健全机制“护好航”

经过不断实践,城南社区探索出三勤三心三借力(即勤跑腿、勤动口、勤思考,要细心、要有耐心、还要有一颗真心,借上级部门的力、借群众的力、借制度公约的力)工作法,建立健全自治议事会的信息收集采集机制、问题分级解决机制、全过程闭环督办机制。针对收集到的不同问题及情况,分级分类解决,小范围的问题微网格解决,小范围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自治议事会、社区党委逐级分析研判,统筹多方资源协调解决。

今年以来,城南社区通过议事会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8起,解决加装电梯、管网改造、加装路灯、规范小区内停车等民生问题21件。有效实现各类矛盾纠纷下降20%,群众满意率提升至98%。

城南社区的深入实践只是几江街道推进“党建统领小区自治”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几江街道已有50余个小区(楼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居民需求成立了居民群众自治议事会,100余个小区(楼院)尝试迈出居民群众自治管理的新路子,居民群众也实现了“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的身份蝶变。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