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900亩“冬闲田”栽种泽泻

“稻药”轮作每亩增收2000元

版次:01    作者:邓浩 刘学2023年09月06日

种植现场 记者 邓浩 摄

本报讯(记者 邓浩 通讯员 刘学)9月1日,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委了解到,今年我区积极带动村民利用“冬闲田”种植泽泻约900亩,“水稻+泽泻”轮作模式使稻田一田双收,每亩预计增收超2000元。

当天,记者来到先锋镇金紫村泽泻移栽现场看到,村民卷着裤子,在收割完的水稻田里,弯着腰栽种着泽泻苗,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泽泻是传统的中药材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栽种周期短,从栽种到收获仅需4个月,是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我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为种植泽泻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

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古德洪介绍,泽泻从6月下旬开始育苗,8月下旬便可进行移栽。我区中低海拔区域水稻从8月起陆续完成收割后,不少稻田处于闲置期,为栽种泽泻提供了条件。这种“稻药”轮作模式,可均衡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极大提高了村民们的经济收益。

泽泻丰收后,怎样销售?“我们和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进行了对接,并促进该公司与种植户签订订单,所生产出的泽泻按市场价进行收购,最低不低于10元每公斤。”古德洪告诉记者。该公司的主导产品“六味地黄丸”组成原料中,泽泻为主要原料之一,每年泽泻使用量200吨至300吨,需要栽种1500亩泽泻才能满足。另外,该公司除提供泽泻种子外,在泽泻育苗、移栽等关键环节,还会派人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目前,李市、白沙、石蟆、西湖、广兴、先锋等镇已积极推广泽泻种植,预计今年全区泽泻种植面积超900亩。

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委将在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因地制宜增加“稻药轮作”面积。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