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4 作者:2023年10月27日
无私陪伴精心照料 孝顺养女将112岁奶奶宠成小孩 袁真素,女,1982年12月生,重庆市江津区中山镇龙塘村村民。袁真素是何树彬老人41年前从坟堆边“捡”来的孙女。为报答养育之恩,她在结婚时不嫁到外地,只为更好照顾奶奶何树彬和养父袁洁祥。如今,在她的无私陪伴和精心照料下,112岁的奶奶何树彬被宠成小孩,依然精神矍铄。袁真素用行动与爱诠释了“孝善”是无私的陪伴和精心的照料。袁真素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江津区推荐)
路遇“意外之财”不动心 环卫大姐辗转将“巨款”物归原主 邱昌兰,女,1964年6月生,新安洁智能环境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涪陵项目部环卫工人。2023年6月12日下午,在重庆市涪陵区江东街道群沱子社区高石梯附近做清洁的邱昌兰,意外捡到一个装有72000多元现金的挎包。面对这笔从天而降的“意外之财”,家庭经济条件较为拮据的她不为所动,辗转联系到失主。原来,这笔“巨款”是孤寡老人辛奶奶近年来省吃俭用积攒的全部积蓄。邱昌兰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涪陵区推荐)
关爱乡邻一诺千金 “倔骨头”43年付出不图回报 张诗贵,男,1954年2月生,重庆市云阳县盘龙街道活龙社区居民。1980年他担任村民小组长,老组长因病卸任放心不下村中几位孤残老人,他答应老组长照顾他们安享晚年;在村民院坝会上,他拍着胸脯对乡亲们说:“大家有难事,请找我小张。”他信守承诺,被称为“倔骨头”,43年来坚守在山里,常年为70余户乡亲解决各种生活难题……一诺千金的故事感动着十里八乡的乡亲。张诗贵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云阳县推荐)
危难时刻跳进池塘 社区综治专干从倒扣汽车中救出母女 廖小辉,男,1980年3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潼南区桂林街道东风社区综治专干。2023年6月17日,在潼南区双江镇木井村6组,廖小辉勇救因脑部缺氧昏迷开车掉入鱼塘的周女士及其小女儿,成功挽救两条生命。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先后参与潼南2013年“6.30”、2018年“7.12”、2023年“7.28”抗洪抢险,安全转移群众400余人次;在2022年夏季森林防火阻击战中,参与山火扑救、物资转运等20余次。廖小辉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潼南区推荐)
“好男儿”不顾安危 纵身一跃从漩涡中救起溺水母子 胡坤,男,1986年10月生,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平凯街道矮坳村村民。2023年8月9日,善良朴实的他,不顾个人安危,勇救两名落水群众,用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舍己为人的英雄赞歌,“好男儿”的美名在十里八乡传遍。胡坤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救人,无私无畏的英雄壮举诠释了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胡坤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秀山县推荐)
退伍老兵初心不改 29年嬗变国宝文物修复“行家里手” 彭柳升,1974年3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大足区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职员。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地为文物延续生命,这是文物工作者的使命。1994年,彭柳升从部队退伍后开始保护大足石刻。青年时他作为保安员,对抗文物盗贼;中年后他转型成为文物修复专家,与时光对抗,帮助文物延缓衰老。29年来,彭柳升保护国宝级石刻的初心一刻都未曾改变。老兵不老,依旧热血沸腾。彭柳升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大足区推荐)
一身学识耘丰果 “支农员”满腔热忱书写鲁渝情深 安广池,男,1967年3月生,山东省枣庄市农业农村局三级研究员,2019年11月至今受组织派遣在重庆市丰都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担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20年5月以来,安广池跑遍丰都30个乡镇(街道)的果树重点村,深入果园指导300余次,培训果农3000余人次,培养技术骨干60余人。安广池于2020年、2021年被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授予东西协作支农工作先进个人,被丰都县委、县政府授予东西协作扶贫贡献奖;2022年获评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荣获“重庆好人”称号。(丰都县推荐)
奋战保电一线22年 “电缆医生”守护万家灯火不言累 黄帆,男,1982年8月生,中共党员,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生产管控中心电缆运检班班长。黄帆长期扎根一线供电抢修班组,全心守护城市安全供电。他自主研发5项新型专利为居民快速供电;坚持夜间零点检修设备,保证客户白天正常用电。22年来,他累计完成5万多起故障抢修任务和80余次急难险重任务以及160余次重特大保电任务,缩短停电时长10万余小时,受益居民超过100万人次。其事迹先后被央视新闻联播等宣传报道,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南岸区推荐)
3户8人与死神擦肩 “敲门人”暴雨中精准预警护一方平安 向良付,男,1971年8月生,重庆市巫山县抱龙镇洛阳村综合服务专干兼群防群测员。10年间,他从一个“新兵”干成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2023年7月4日凌晨,他及时发现险情、准确预警和紧急“敲门”,配合镇村干部在狂风暴雨中迅速安全转移居住在河边、面临洪灾威胁的25户61人。在7月5日重庆市防汛救灾调度会上,他被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点名表扬。立足岗位,踏实干事,向良付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巫山县推荐)
带着婆婆出嫁 “好儿媳”诠释孝善真谛感动乡邻 蒋小芬,女,1973年5月生,重庆市璧山区正兴镇石院村村民。2011年,蒋小芬的丈夫在下班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面对家庭变故,蒋小芬坚强面对,独自承担起家中重担,悉心照顾孩子和体弱多病的婆婆。2013年,她“带着婆婆改嫁”与现任丈夫重组了新家庭,把婆婆和丈夫的父亲照顾得无微不至,她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诠释了孝善真谛感动了乡邻。蒋小芬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璧山区推荐)
为退役官兵排忧解难 古稀军休干部续写双拥共建新篇章 崔建新,女,1953年1月生,中共党员,1969年入伍,2015年正军级待遇退休。退休10年来,她发挥余热,坚持行医问诊,倡导成立全国首支“红岩医疗队”;义务从事双拥共建工作,发起组建江北区退役军人“指导员在线”工作平台;参与成立“崔妈工作室”,打造为兵服务新模式,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崔妈妈”。崔建新曾荣获“中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先进军休干部”“重庆市最美退役军人”“重庆好人”等称号。 (江北区推荐)
牙缝中挤出16万元捐款 耄耋村民乐善好施60载书写大爱 傅征金,男,1937年11月生,重庆市开州区九龙山镇仁和村村民。他于1959年应征入伍,虽然只当了3年兵,但却用一生诠释了“退伍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老兵本色。“尽我所能去帮助别人,活着才有意义。”这一句话,傅征金坚持了一生。60年来,收入微薄的他始终乐善好施,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和村民捐款超过16万元。如今年逾八旬的他,仍尽己所能为村民多做好事。傅征金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开州区推荐)
他们以凡人善举,诠释大爱无疆,他们用默默付出,传递社会正能量。即日起,我区将对重庆市推荐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事迹进行宣传展示。江津区中山镇的孝顺养女袁真素等全市12位“好人”入选。他们好似一股向上的动力,给予我们感动和鼓舞,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些“好人”,让他们的善行成为社会正能量的示范,激励更多人响应善举、传递爱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