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旅游开发的历史转折

版次:04    作者:封林2024年04月22日

□ 封林

四面山,像一颗璀璨的巨大绿色宝石,镶嵌在江津境内。它是地球同一纬度上唯一保存完好的一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拥有奇山、异水、红石、厚文,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前来观光和考察。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过去的四面山是以伐木为主。从1949年到1985年,江津为“江八县”供应木材52万立方米。新中国成立以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江津为之奉献出了建设用材57612根。

四面山的旅游开发以1985年8月四面山林区实行封刀禁伐令为标志开始起步。我当时在江津县委宣传部任新闻干事,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转折。

1985年8月,江津县委书记辜文兴带着县的几大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驱车奔向距县城92公里的四面山,我随同前往。当时,县委、县政府面对日益枯竭的森林资源,决定停止砍伐、封山育林、保护森林、开发旅游。但是,停止砍伐后,整个四面山林区1000多名林业职工的饭碗就“吊起来了”。怎样才能找到解决这道难题的“金钥匙”呢?

来到四面山,林场领导高兴地上前汇报说:“我们全体林业工人和家属,真是望眼欲穿地盼着县领导来解决吃饭问题呢!”

晚饭安排在头道河伐木场食堂,我们就餐时,食堂外面坝子里站满了工人及其家属,他们望着这群“不速之客”,有的充满希望,有的流露出困惑,有的表示不满,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面对此情此景,辜文兴等领导心情十分沉重,端起饭碗又放下,想向群众解释,欲言又止。是啊,林场上下几千号人的生计无着落;四面山林区不保护,我们愧对父老乡亲呀!一定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才行。

这时,几个泼辣的妇女冲进食堂,有的一把夺过桌上的饭碗,有的去甑子里舀饭,“你们当官的吃得,我们老百姓也吃得!”几位伐木场领导急得手足无措。只见辜文兴书记放下饭碗,不恼不怒,默默地注视着冲进饭堂的几位妇女。此时此刻,他胸中激荡着深切的理解和同情。这些都是勤劳朴实的妇女,都是我们的好姐妹,民以食为天,没有解决好她们的吃饭问题,作为县委书记,他不仅万分难受,而且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蓦地,辜书记站了起来,他动情地注视着几位妇女,注视着围观的群众,大声说道:“工人兄弟们,家属姐妹们,你们的困难县委、县政府已经知道了。我们这次上山,就是来调查情况,想方设法为你们排忧解难的,这次不拿出具体的方案,我们决不下山。请你们放心,党和政府一定能够妥善解决你们的困难!”

一席出自肺腑的滚烫话语,温暖了工人和家属们的心,围观的停止了吵闹,抢饭的也停止了行动。群众期待着他们的书记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

次日,天刚启明,我随县领导们驱车来到大窝铺原始森林,徒步登上1552米的插旗山。钻入林间,腐叶松软、藤萝横蔓,充满原始情调;登上山峰,无垠的原始森林,半球形的树冠构成茫茫林海,浓绿接天;遍山野花烂漫,处处秀竹苍翠、山野风味浓郁。大家感叹:多美的大自然风光啊,如果再不下决心,这片林子很快就毁光了。

辜文兴书记对大伙儿说:“这样宝贵的森林资源,决不能让它毁在我们这班人手中,我们要对林区人民负责,对江津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国家负责。”一行人对四面山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考察后,当即在林区召开现场会,作出了一项划时代意义的决定:停止砍伐树木,封山育林,大力开发四面山旅游事业,并把它作为振兴江津南部山区经济的重要战略措施。

会上同时研究出具体措施,以解决林业工人的困难。

“保护、利用、开发、管理”四面山的“战斗号角”吹响了。

艰苦创业,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当年,四面山接待游客1145人次。

1987年初,全县公开选聘3名旅游局副局长。他们上任后,就一头扎进四面山的深山老林实地考察,勘线路、控景点、定食宿处,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绘制出了规范、准确的四面山导游图,为全面开发四面山奠定了基础。江津电视台、重庆林科所率先用电视专题片的形式,向社会展现了《旖旎风光四面山》的神奇风姿。随后,市、省以及中央的数十家新闻单位慕名而来,向全中国、全世界广为宣传。

1987年9月,江津县人民政府四面山管理委员会成立,为开发旅游和建镇做准备;同年12月,江津县旅游局正式成立,由此,江津的旅游管理体制从无到有,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外国朋友、海外侨胞、国内游客纷至沓来。沉睡的四面山苏醒了,沸腾了。改变山区贫困面貌,振兴山区经济的“金钥匙”找到了,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条金光大道。

1987年4月21日,聂帅住所。88岁高龄的聂帅兴致勃勃地观赏着家乡送来的《旖旎风光四面山》录像片。荧光屏映出四面山浩瀚的林海、壮观的瀑布、秀丽的湖泊、奇特的山石、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啊,绘不尽大自然美妙神奇的画图,唱不尽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之歌。聂帅连续看了三遍,心情十分激动,欣然命笔,在宣纸上写下了“四面山风光”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1988年10月,江津撤头道河乡,设四面山镇,四面山镇肩负着开发旅游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双重任务。1988年,四面山兴起旅游热,当年接待游客突破3.59万人次。

随着四面山旅游事业的开发,山里人旅游意识、商品经济意识和艰苦创业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在这沉睡的深山老林里,奏响了一曲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者之歌。

洪洞村,群山怀抱,深沟壑谷,与世隔绝。1989年6月25日至1990年5月1日,洪洞村村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投资投劳折资50多万元,没向国家要一分钱,仅用307天时间,打通了长272米、高5米、宽4.5米的洪洞隧道,修通了2.5公里的水(水口寺)朝(朝阳观)公路,使千古天堑变成了通途。

四面山人为国分忧的精神,激励着全县人民向旅游事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道路、景点、食宿、娱乐等一系列旅游服务设施先后建立和完善。场镇规划逐步展开,商业网点鳞次栉比。林业工人一部分转行为旅游服务,一部分搞营林造林,1000多名林业工人及家属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

1990年,入夏的四面山,处处花红树绿,笑迎远客。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著名书法家、诗人柳青等10位书画家们来到四面山,创作出200余幅精美绝伦的墨宝。

1985年到1990年,四面山累计接待中外游客40多万人,创收650万元。1988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四面山为市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1989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面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1月,四面山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同年接待游客突破7.7万人次。

亲身经历了四面山的旅游开发和蓬勃发展,我情不自禁写下了《野趣迷人的四面山》一诗:

山长青/水长流/绿水青山任我游/飞瀑流泉洗征尘/栈道索桥慢步走/原始森林多奇观/洪海荡舟乐悠悠/啊/野趣迷人的四面山/绿色名珠美名留……

青山不语花常笑,绿水无音鸟作歌。四面山是一座巍巍丰碑,颂扬着那些保护绿水青山并将其变为金山银山的开拓者!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