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经济“最强底盘” 挺起工业“硬脊梁”

——江津全力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枢纽之城综述报道之二

版次:01    作者:陆海银 王笑伊2024年12月30日

记者 陆海银 王笑伊

冬日的帅乡大地,跳动着工业发展的强劲脉搏。

借势而进,江津着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的步伐铿锵。

一幕幕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释放澎湃活力:在全区各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臂在空中舞动,工人们忙碌而有序,无数“江津造”从这里走向更大舞台。

一组组数字证明江津工业的全力以赴: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443.9亿元;全区完成工业投资194.6亿元,同比增长17.4%;27个重点投达产项目合计新增产值22亿元。

工业兴,则江津强。目前,我区正借道现代化新重庆枢纽之城,充分发挥“通道+平台+贸易”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夯实江津经济“最强底盘”。

夯实“家底” 现代制造业集群持续壮大

抓好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转方式调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最终要靠创新引领。

10月10日,无锡众能光储年产3GW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西南基地项目在白沙工业园开工,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也是第9个落地江津的光伏产业项目。

自2022年5月,武骏光能的首件光伏组件成功下线到如今西南地区最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开工建设。几年时间,从无到有,江津逐步建立起一个投资规模大、光伏企业多的光伏产业集群。

武骏光能、和友光能、众能光储、华驰动能等光伏企业纷纷“落子”江津,构建起光伏玻璃、封装胶膜、光伏组件等日趋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江津正昂首阔步向千亿级新能源光伏产业园迈进。

如今,光伏产业已成为拉动全区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共入驻各类光伏产业项目9个,总投资约347亿元,预计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742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产业实现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11.3%。

追“光”而行,聚“光”而兴。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只是江津加快构建“3+3+X”现代产业集群体系的缩影。

今年年初,我区提出了构建“3+3+X”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工作思路,聚力打造智能装备及制造、消费品、新能源及新型储能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3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山地丘陵农机、现代医药等X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伴随着“‘3+3+X’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加快推进,我区工业经济“家底”越发夯实。

今年前三季度,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竞争力显著提高。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业实现产值237.5亿元;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产业实现产值83亿元、增长11.3%。润通科技、重庆齿轮箱、江增船舶、重庆水轮机等企业入选重庆市制造业领军企业名单。

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能级实现跃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201.9亿元、增长1.4%;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335.4亿元、增长1.3%;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产值132.6亿元、增长12.1%。龙煜精密铜管入选全市制造业领军企业,智笃新材料入选全市制造业链核企业。

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现代医药等X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逐步壮大,丘陵山区智慧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入选工信部2024年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色类实践案例,智慧星光农机“揭榜挂帅”2024年农机装备研产推用一体化项目。

科技创新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抓好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转方式调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最终要靠创新引领。

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腰杆”位置,近年来,我区借势而进,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10月25日,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双福工业园)的渝丰科技迎来了又一重磅喜事: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正式挂牌。这标志渝丰科技成功登陆新三板并向北交所上市迈出了坚实而重要的一步!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我们的‘秘密武器’,让我们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渝丰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经过两年的技术攻关,生产出全球首创的网络神经电缆,能精确感知电缆的实时状况,再将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回监控终端。如今,网络神经电缆已经升级到了3.0,又新增了感知“电流感应”和“局部放电”功能。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产品,2023年渝丰科技将产品卖到了埃及,今年上半年又在新加坡市场拿下订单。

渝丰科技在科技创新上的不断突破,仅仅是我区传统企业重创新、肯投入的一个缩影。(下转第四版)

  • 01

  • 02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