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1 作者:江波 赵小均2025年09月15日
本报讯(记者 江波 通讯员 赵小均)连日来,江津一馄饨调料生产车间的包装线上,工人正将一枚枚溯源码粘贴到馄饨专用调料包装袋上。
这个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后立刻跳转到溯源页面——屏幕上不仅显示着生产批号、配料表、保质期等基础信息,更详细记录了食品检测报告等数据。这套系统让每袋调料都有了数字身份证,消费者能清晰看到每个关键环节。车间负责人表示,溯源码不仅提升了产品透明度,更倒逼我们严格把控原料质量。
这不是个例。今年来,江津区市场监管局正用“科技+制度”的双重创新,深化数字赋能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广大群众“吃得放心、用药安心”。
加强追溯管理。今年,我区重点推进“重点食品溯源”工作,全区重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激活约1.7万家,7个重点品种首站赋码累计5万余批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入驻企业289家。在双福国际农贸城建成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智慧监管,完成商品入场查验15万余批次,实现上下游溯源信息共享。
推动智能感知建设。为推广“阳光厨房”建设,全区餐饮服务单位“阳光食品”APP注册率达95%,中型以上餐饮经营者和特定供餐单位使用率达96%。火锅、外卖餐饮经营者“阳光厨房”建设覆盖率分别达76%、34%。
推进数字建设运用。据悉,为了让数字在“舌尖上”更好体现,我区在“渝食安”平台的“生产生活服务板块”中,设置了“食品生产安全、食品流通安全、餐饮安全”3个子跑道,谋划并贯通使用了食品生产安全投诉举报处置等4个多跨高频事件。此外,我区还重点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智慧生产监管服务平台”,实现网格化、承诺达标合格证、检验检测数字化管理,建立监管队伍291人,开具电子合格证2.5万余张,有力实现管理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