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1 作者:刘星欣 李江 龙小凤2025年09月15日
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
记 者 刘星欣 见习记者 李江
通讯员 龙小凤
昨日,记者走进重庆胜禹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禹新材”)生产车间,机器运转不歇,工人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全力忙生产。前不久,该公司日产量突破2000吨,创下历史新高,成为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胜禹新材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金属材料剪切加工配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电镀锌薄板、热镀锌薄板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新能源等领域。企业拥有国内领先的加工精度水平,自动分条线宽度加工精度可达±0.05毫米,剪切长度加工精度可达±0.02毫米。
“先进的生产设备、精湛的加工工艺以及优质的客户服务,共同推动企业订单量持续增长,今年企业的生产任务预计同比增长30%。”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订单变化,灵活调整生产计划,优化仓储业务,快速响应客户订单,提高生产效率和交付能力。
繁忙生产的背后,是重庆枢纽港产业园物流枢纽的强力支撑。胜禹新材每年约30万吨的钢卷、铝卷原材料中,80%通过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运输。今年已通过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运输原材料超20万吨。
“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位于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与园区企业生产基地距离近、运输线路成熟,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和时间,保障生产连续性。”重庆枢纽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作为区域核心物流枢纽,其高效的水公铁集疏运体系可满足企业对原材料、零部件、产品等运输需求。
这种枢纽优势不仅惠及胜禹新材,更带动了园区内其他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今年来,科马工贸的发电机组等产品通过中心运往俄罗斯,成功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布局;威马农机、润通科技、敏达电气等江津本土企业,也借助这一高效物流通道,将产品源源不断推向全球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
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深化,还得益于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2024年11月启运港退税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的枢纽地位。该政策允许货物离港前办理出口退税,企业退税周期平均缩短15天。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作为重庆新增的三个试点站点之一,政策覆盖广西北部湾港、阿拉山口、宁波舟山港等离境港口和口岸,使企业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出口的货物都能享受政策红利。
如今,重庆枢纽港产业园的枢纽“流量”正持续转化为经济“增量”。数据显示,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运输的货物种类已从最初的50多类扩展至1291类,涵盖汽车、电子产品、农产品等多个领域。
截至8月31日,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今年运输72501标箱,同比增长22.7%;累计运输货值81.9亿元。其中,外贸货物运输量16731标箱,外贸总货值16亿元,枢纽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愈发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