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江津人的耿直叫志愿服务

版次:04    作者:2022年06月10日

柳林社区七彩林志愿服务小队

李市镇党员志愿者帮助椒农采摘花椒

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活动

志愿者在广兴綦河古渡口巡河 记者 袁孝椿 摄

江津,位于重庆市西南部,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古往今来,滚滚长江孕育了一代代江津人细腻温良的性格,也赋予了我们古道热肠、侠义豪迈的气质。

上世纪20年代,聂荣臻等一大批江津青年走出国门,寻求救亡图存的真理。抗战时期,陈独秀、冯玉祥、梁漱溟等数十位名流,曾在“川东第一大礼堂”鹤年堂激情演讲,激励着一代代江津学子不懈奋斗、报国追梦。到了现代,还培育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原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中科院原院长周光召等为国贡献的现代英杰。

一段段热血事迹、一桩桩善举,在江津这片土地上延续着。到了今天,勇于担当,乐于助人,已经成为江津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少耿直、热心的江津人注册成为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我奉献,我快乐。

江津人的耿直,在于坚持志愿服务

“今天的任务就是消灭河滩垃圾,同志们,加油干!”4月17日,江津区永进义工协会携手中国工商银行江津支行志愿者,在滨江路麻子滩长江边开展环保长江母亲河志愿活动,为构筑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屏障尽一份力量。

活动当天,70余名志愿者早早来到长江边,热火朝天地捡拾河滩上的垃圾。大家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很快,麻子滩上的垃圾便没了踪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江津广大志愿者也积极行动起来,把志愿站点设在长江边,为改善生态环境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仅是长江边,走在江津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见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助力城市文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引导城市交通、帮助困难群众、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已在江津大地蔚然成风。

干志愿服务工作,江津人的耿直贵在坚持。

在敬老院,各义工协会、志愿服务队每隔几个月就会前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理发、按摩、剪指甲,陪他们唠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健康状况,提醒老人注意保暖,老人们倍感温馨。这样的志愿服务一干就超过10年。

在村居,各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以重大节日为契机,深入村居,为村民开展政策宣传、健康知识宣讲、义诊、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如白沙镇志愿者吴清兰,从2001年起一直为社区里的残疾、空巢老人免费理发,这一干就超过20年。

在交通路口,来自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全国文明单位、部分街道和工业园区的志愿者,身穿红色马甲,每周开展1小时文明劝导活动,劝阻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倡导安全文明出行,每年出动劝导志愿者4万余人次。

江津人的志愿服务从来不是口号、不是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用心去做。

江津人的耿直,在于志愿者队伍庞大

患难时刻见真情。3月16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津城的宁静。为加强我区防疫青年力量储备,区文明办、团区委、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迅速组织招募防疫储备青年志愿者,协助相关单位开展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3月16日晚上,这条面向全区招募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的消息“刷爆”大家的微信朋友圈。招募令一经发出,迅速得到广大青年党员、团员、大学生和青年群众的积极响应,志愿者闻令而动,迅速提交报名信息,并表示随时可以投入志愿服务工作。截至3月18日,招募青年志愿者共计900余人。

一个人站出来是勇气,一群人挺身而出就是担当!

为了规范志愿者队伍,使志愿服务更加专业化,我区坚持以项目为依托,引导专家学者、技术骨干、行业系统干部职工、有专长的市民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稳定专业志愿者增量。

目前,江津已形成1支志愿服务总队、8支行业部门牵头的常备区级志愿服务队伍、30支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301支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队的“1+8+30+301”志愿服务队伍体系。今年以来,通过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注册志愿者10万余人,发布活动1833个,志愿服务时长32.6万小时。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从原来的“旁观者”变成了“主人翁”,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江津人的耿直,在于志愿服务出成效

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是江津人秉持的原则,雷打不动。

通过开展多年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品牌可谓遍地开花,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行业带头人不断涌现。我区积极参加市级及以上各类志愿服务宣传推选活动,获评多项荣誉。

“蓝色卫士”护水志愿服务项目获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陈莉萍获评“全国优秀志愿者”,左军被评为“全国五星级志愿者”。

“生态四面山,文明山水行”文明旅游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杨昌龄、秦茂华、杨清春3人被评为“重庆市五星级志愿者”。

刘华获评“抗疫英雄 重庆好人特别奖”。

12个组织和志愿者获评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和“最美志愿者”。

在江津,这群耿直的志愿者,默默无闻,却日行一善。他们相信,一簇簇微小的力量经过爱心火炬的传递,必定能在大大的世界里发光发热。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由记者王茜提供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