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保护动物“现身”

黑鹳首次在江津发现

版次:03    作者:杨安迪 谭俊2022年12月15日

“鸟中大熊猫”黑鹳“空降”江津 记者 谭俊 摄

来津越冬的中华秋沙鸭 记者 谭俊 摄

上门求助的小灵猫 区林业局供图

本报讯(记者 杨安迪 谭俊)连日来,黑鹳、中华秋沙鸭、小灵猫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区“现身”。12月12日下午,记者在龙华镇江滩处发现,7只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空降”江津。据了解,这也是我区首次出现黑鹳的踪影。

当天,记者在龙华镇的江滩处看到,7只黑鹳正在绕圈飞行,寻找落脚点。不久后,它们落在了长江的一处滩涂,进行休整,还不时弯着脖子梳洗羽毛。随后,它们或悠闲散步,或栖息觅食,与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构成了一副自然的生态画卷。

黑鹳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米至1.2米。黑鹳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他小动物。由于黑鹳近年数量急剧减少,全球不足3000只,中国仅有1000余只,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此前,江津从未出现过黑鹳,这7只黑鹳属于首次发现。”区林业局资源科工作人员袁兴海告诉记者,候鸟在重庆的迁徙路线主要有八大通道,长江流域因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成为我市重要的湿地水鸟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但出现黑鹳比较少见。至于黑鹳是否会选择在江津越冬,还需要进行持续观察。

又讯(记者 谭俊 杨安迪 通讯员 陈浪)日前,区林业局工作人员袁兴海在江津綦河流域发现已有36只中华秋沙鸭又来江津“做客”。预计今年来津越冬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约50只。

中华秋沙鸭是一种分布局限于东亚的珍稀鸟类。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华秋沙鸭便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在2020年被列为全球濒危物种。每年冬季,都有中华秋沙鸭到江津綦河流域越冬。自2012年首次在綦河发现中华秋沙鸭以来,每年来津越冬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稳定在30只左右。去年、今年监测数据有较大增长,表明綦河附近的生态环境十分适宜中华秋沙鸭栖息。

随着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境内适合各种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也越来越好,过境候鸟种类、数量不断增加,每年都有“国宝”都来江津“做客”。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秋沙鸭虽好看却只能远观。因为中华秋沙鸭易受惊吓,所以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切勿在观赏时去干扰它们的生活。同时,禁止陷阱捕猎、挖砂采石、电鱼捕鱼以及其他妨碍中华秋沙鸭栖息觅食的行为。市民若发现破坏中华秋沙鸭栖息地行为,可拨打区林业局电话023-47521119进行举报。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