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质“软环境” 铸就发展“硬实力”

——区城市管理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版次:04    作者:郑江黎 胡耀方 吴宣言2023年01月03日

提升素质“展形象”

检修路灯让城市“亮”起来

热情服务群众

平整路面让群众出行更安全

江津智慧停车管理平台

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

380个法定工作日时限压缩为45个工作日承诺时限;

走访企业100余人次,共排摸诉求32件,解决率100%、满意率100%;

投入3.8亿元完成城市供水配套管网建设,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985%;

……

一串串数据,折射出区城市管理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个有力举措。2022年以来,该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助企纾困解难,以“优”无止境的实干精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增活力、为人民群众添便利,助力全区经济行稳致远。

少跑腿 减流程

“一站式”服务更舒心

2022年11月30日,江津区江汉油田腾瑞达潜江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企业员工周正宇,通过电话咨询办理商户天然气管道占道挖掘施工许可事宜,工作人员告知他可以选择“不见面”审批服务,无需到场就能办理。周正宇得知后非常高兴,立即将申请材料通过邮箱发送,工作人员全程帮办代办将申请材料录入系统,仅用不到十分钟时间就办理完业务。周正宇感慨道:“这是我办理业务最快、最方便、最满意的一次,给你们点个赞!”

“不见面”审批方式及时、高效、安全地为企业发放许可证,让数据多跑路、业主少跑腿,减少材料、简化手续,真正让业主享受“指尖办”“掌上办”的便利。

而这,仅是区城市管理局提升服务效能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方便群众办事,该局在审核资料上进行了大量裁减,做到非必要资料不申报,进一步减少过去需要市政领域审批的环节。以供水接入服务为例,办理环节压缩为现场踏勘审核、接入通水2个;报装材料从以前的14项简化为身份及权属证明2项。同时联合电、气、讯等公共服务企业打造集咨询、办理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实行一窗受理、一次收件。

2021年以来,区城市管理局对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时限进行进一步压缩和优化,将最长380个法定工作日时限压缩为45个工作日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缩减了88%;将原市级部门推送的模板材料96件优化减少了32件,申报材料压缩了35%。全程网办比例提高到了100%,即办件比例提高到了60%,大力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真正做到了便民服务。

送服务 解难题

“下沉式”服务更用心

“太感谢你们了,垃圾中转站改造后,为我们公司解决了一个大问题。”2022年9月14日,重庆浦项宝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经办人员握着区城市管理局市容科科长程鹏的手,不住地道谢。

重庆浦项宝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位于双福工业园聚福路,公司大门对面便是垃圾中转站,垃圾的恶臭严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为有效解决此问题,区城市管理局会同双福街道、益江公司现场查看并商议解决,将垃圾中转站大门开口调整到相邻路口,同时加强垃圾中转站管理,确保场内清洁卫生,并定期进行消杀工作,有效解决了企业难题。

为彻底扫除营商环境优化的障碍,区城市管理局当起了“服务员”, 组织开展职工入企走访活动,问企业所需、帮企业解困。该局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带队分片区联系服务企业,建立了1个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5个片区服务小组,以及供水、停车、执法等多个专项服务小组的“1+5+N”服务体系。服务队人员加入15个镇街服务企业群,采取登门走访、实地调研、协商座谈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办理措施。截至目前,共发放连心服务卡300余张,走访企业并解决问题100余次,交办问题处置率100%、满意率100%。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更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围绕企业的“痛点”“难点”,区城市管理局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指引,为企业发展出实招、办实事:执行工业企业用水成本优惠政策,各工业园(白沙工业园除外)工业用水价格降低0.20元/吨,截至2022年11月,园区工业企业水费共计优惠224.93万元;实行“欠费不停供”,对全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设立6个月的费用缓缴期,期间免收欠费违约金,并对其2022年5月和6月实际发生水费(含污水处理费)5%的给予财政补贴。

零距离 有力度

“主动式”服务更暖心

“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很多,很适合我们老年人活动,大家都觉得很不错。但由于荣华小区建设时间长了,进门道路不怎么平整,容易摔跤,应该修缮好道路保障大家的安全。”

2022年12月15日,在几江街道大西门社区“津管家”工作室,社区居民李大姐当面向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提出“质疑”,其余居民也你一言我一语地反映起小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议室开起了现场办公会。

据了解,为了让社区居民就近、就快反映城市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2022年以来,区城市管理局率先在鼎山街道长风社区和几江街道西关社区设立“津管家”工作室试点,并在长风厂家属院、花朝门老旧片区试点搭建“津管家”工作点,以定期召开座谈会、现场办公、部门共商的形式,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区城市管理局还结合各镇街实际,合理规划部分区域,在不影响市容市貌的前提下,允许小摊小贩定时段、定范围,规范开展经营活动。目前,已规范设置特色街区(摊区)16个,提供摊位数量1061个,设置便民服务点126个,充分引导经营者坐商归店,游商归市。

一直以来,区城市管理局不断创新工作模式,通过主动作为,用心用力用情服务企业、群众,竭尽所能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频频亮新招、出实招:

——以城管智慧执法系统为载体,开发使用“城管随手拍”。社区居民只需拿起手机扫一扫,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平台反馈问题,调度中心根据信息内容分派给各属地大队并跟踪解决,让老百姓足不出户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建设“网上执法办案系统”,执法文书格式自动生成,案件审批、证据管理、文书制作、罚款缴纳全流程网上办理,执法全过程实时监管,目前已通过执法系统办理各类执法案件450余件。

——转变执法理念,践行柔性执法。对符合免罚情形的当事人采取网上答题或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目前已办理柔性执法案件5500余件,让城管执法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以提升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综合素质为着力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培训讲师团,对区城市管理局、执法支队及各镇街城管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授课32次。针对智慧执法系统使用推广,组织现场培训3次,累计培训280余人次。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场持久战。”区城市管理局局长刘荣刚表示,今后,该局将以更简捷、更有力、更务实的举措,推动全区营商环境大提升,助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本版图文由记者 郑江黎 胡耀方 通讯员 吴宣言 提供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