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2 作者:廖洋 廖秋平 刘朦濛2023年01月30日
记 者 廖 洋 廖秋平
通讯员 刘朦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作为区政协常委,同时又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副院长,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奋力为全区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建言献策,并积极投身我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新动能”。
“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都属于人才强国战略范畴。结合我们高职学校和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的实际情况,再加上我校已将职业本科写进学校“十四五”规划,因而应着重加强“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所以,当前我们正筹备“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努力培养一批具备卓越工程师潜质的学生”。也就是通过进行前期职业素养、技术技能基础培养,培养出具备卓越工程师潜质的学生。
从我们的过往经验来看,培养具备卓越工程师潜质的学生目前主要有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参与科研与技术服务等培养方式。
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面,近5年来,学院与华为机器有限公司、潍柴重庆分公司、益海嘉里重庆公司等20余家企业开展了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订单班数量达26个,培养了一些具备卓越工程师潜质的学生。但由于订单班“宣传不够精准”“教师投入精力不够”“后续与企业交流不紧密、跟进不及时”等多种因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当前,我们正在思考如何将“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做好、做大、做强,真正做到为企业培养适合的高技能人才,最终培养出一定数量让企业认可的具备卓越工程师潜质的学生。
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方面,虽然现实情况能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人数少,加上大部分学生毕业会专升本,愿意去制造企业的学生也相对较少,但是我们会尽可能鼓励大一、大二的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并积极参加技能大赛训练。虽然,每个赛项最终能参加竞赛的人数确实不多,但是学生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训练,不仅可以很大提升专业技能,还有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也会提高,这些都是“卓越工程师”成长的基础能力。
参与科研与技术服务方面,近年来学院积极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和科研项目申报,先后与重齿机械等10家企业开展科研开发、技术服务项目20余项。但是,真正能够参与到教师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的学生极少,毕业后能让企业作为工程师培养的学生也不多。因此,今后不仅仅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而是要真真实实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去。目前,我们准备借助与龙煜铜管校企合作的细径直管自动包装分拣装置、蚊香盘管自动分拣包装装置、铜管精整(复绕)后打包操作自动化升级改造、精整管头排线自动化升级改造等项目,遴选一批具有绘制三维和二维图能力的学生进入课题组,让他们在真正的科研项目和技术服务中锻炼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