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目标——

几江,跑起来!

版次:04    作者:袁孝椿 肖彦 刘彦麟2023年07月03日

几江半岛

几江街道党工委书记梁筱钟在庆“七一”活动中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主题党日活动

全国文明单位——几江街道通泰门社区

“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主题实践活动

社区风筝节活动

2月16日,区委书记李应兰参加指导几江街道党工委班子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提出“基层党建创品牌、社会治理出经验、城市更新出亮点”要求。

几江街道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党员干部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争先的干事创业精气神,唯实争先“跑起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努力实现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谋深做实“基层党建创品牌、社会治理出经验、城市更新出亮点”三篇文章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唯实争先 基层党建创品牌

6月21日,家住几江街道大西门社区金桥港湾的独居老人李良迎来了他的“老朋友”——社区服务队。理发、磨刀、拖地,不一会儿,李爷爷的家里焕然一新。离开前往下一站的时候,李良拉着队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大西门社区每月21日为辖区群众尤其是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提供定时上门服务,惠及群众万余人次,形成“2121服务为你”为民服务活动品牌,赢得群众交口称赞。该品牌是打造“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的几江实践中涌现的典型案例、成功探索, 也是街道“一刻钟党群服务圈”的子品牌。

几江街道探索“党建品牌数字赋能、惠民服务落地有感”新途径,推出“一刻钟党群服务圈”,让服务群众的人员、组织、阵地、事项一网汇聚,高频发生的便民服务事项一键触达。该服务圈涵盖街道611个党群联系点、便民服务点,今年来通过六支队伍向居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2000余次。目前,几江街道正在推进“一刻钟党群服务圈”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向深处走。不久,几江街道的居民只要打开手机扫一扫自己门牌号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方便地获取党建资源和联络6支服务队伍。

“打造具备适应和引领现代化能力的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对于建强各级党组织,实现干部能力整体跃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街道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注重问题导向、改革破题,持续改进、迭代升级,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打开工作新局面。”几江街道党工委书记梁筱钟介绍。

学在深处、思在要处、干在实处。今年上半年,几江街道在“学”上突出凝心铸魂,一手抓精神补钙、一手抓能力充电,采用请进来讲和走出去学相结合的模式,按每月一期优质课、每季度一期精品课的频次,共为全街党员干群推送课程7次。从市委党校专家来几江讲解“红岩精神”理论溯源,到党员干部亲赴“红色三岩”开展现场教学,再到请来全国知名的矛盾纠纷调解专家马善祥同志做专场讲座,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通过参加高质量教育培训,尽快实现观念现代化、能力现代化的转变。在“思”上突出谋篇布局,着眼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设,将党工委下辖各级共计204个党组织分为四类,按“机关党建更奋进、城市党建更出彩、农村党建更扎实、非公党建更暖心”的实践标准,分类指导、分类推进,思考怎样谋深做实三篇文章。在“干”上突出唯实争先。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动起来、跑起来,针对人口多、商铺多、无物业老小散旧楼院多的“三多”特点,以党建统抓居民“共事”,成立小区自治小组,整合小区资源,完善小区各类管理制度,带领更多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治理事务,实现了由“被动融入”到“主动参与”的蝶变转型,加快培育“一刻钟党群服务圈”等一批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实践成果、先进典型。

创基层党建品牌,几江街道既做实干家也做宣传家,创设“一刻钟党群服务圈”“社区网格”故事专栏,组织街道和社区的干部成立编创组,自行选题、编剧、表演、拍摄、剪辑,以每周至少制作一期自导自演小视频的模式向居民群众展开宣传,内容包括普法、安全、反诈、政策宣讲等,群众爱看、爱听、愿传播,综合浏览量突破30万余次。

走在前列 社会治理出经验

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几江街道强化街道层面顶层设计,整合构建街道基层治理“四板块”,制定《几江街道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总体框架方案》,将街道相关职能办公室、事业站所和派驻机构纳入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四个板块进行管理。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几江街道落细落实党建统领网格治理,按照市、区两级《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方案》的要求,将全街道15个村(社区)划分为168个网格和876个微网格,按照“1+3+N”的标准增强配齐了网格员队伍,按照“一网格一支部”的标准设置党组织,努力实现网格、党组织、居民小组的设置一一对应、相互关联、运行顺畅。与此同时,街道因地制宜、丰富内涵、创新方式,建立起以楼栋长、单元长为成员的“微网格长”队伍,将服务链条延伸至居民家门口。

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精细化和便民服务智慧化,是几江街道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又一有效措施。几江街道按照“全要素、全时空、全数据、全网络”融合的要求,利用无人机建模技术分析,完成了街道空间地理三位地图,整合“人、房、地、企、事、物、民情、组织”等基层治理要素,筹建几江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预计在7月底完成前期安装调试,并顺利接入全市基层智治平台。

干在实处 城市更新出亮点

几江作为江津老城区,是城市更新的“主战场”。几江街道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等为契机,坚持“建管并重”,城市功能品质持续增强,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街道着力微整治、微改造,把城市品质提升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促进城市功能不断健全。一是大力改善江津老城区居住品质。争取中央1.1亿元资金实施367栋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7893户。在改造同时,同步开展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和引导业委会成立工作,截至目前,几江街道共加装电梯320台,成立业委会58个。争取区级资金191万元,300余栋老旧小区全部实现消防管网通水碰水,居民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二是持续推动江津老城区微整治微改造。推动718栋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北固门试点项目和海绵城市项目顺利实施,完成了通泰门、小西门等四个长江排污口的整治提升。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智慧熙街,彻底解决了老米市街占道经营,污水横流的问题。完成37栋无水高层建筑消防用水管网改造。投入190万元实施菜市街小学南城校区市政改造,有效解决了有害气体散排。积极争取资金200余万元改造了四牌坊、西关等4个便民服务中心,社区阵地功能更加完善,居民办事更加便利。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按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总体要求,深化“大城三管”,力促市容秩序提质增效。一是规范化管理保持常态长效。马路办公458次,发现解决问题1800余个。数字城管每年接收处置案件25000余件,结案率99%。规范便民张贴栏440块,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河道清淤等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堵塞消防车道及消防救援场地等重点环节,加大执法和巡逻力度,发现处置“僵尸车”643辆,释放公共停车资源572个。从去年到现在,共完成3000多户居民一户一表改造。依法治理违法建筑32万平方米,对大同路505号等3处D级危房进行动态监测,争取33万元资金实施麻纱市23号、轻机厂危房整改。二是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齐。加大垃圾分类资金投入,新增铁皮分类箱100余个,分类桶800个,达到“五有”小区25个,建成市级分类示范小区6个,集中垃圾分类收集点7个。全面提升背街小巷和老旧楼院管网、道路、墙面等设施维护,整治管网3.7万平方米、路面7.6万平方米。整治路灯798盏,施划便民摊点200余处,安装标牌185处,提档升级公厕39座。三是厚植城市人文关怀。成功打造“家门口的养老站”“幸福食堂”“爱心加油站”“志愿者老师来啦”“2121服务为你”等民生品牌,助力解决人口“一老一小”问题。建成公益性健身场所214个。通过“网格+社区治理”管理模式,不断强化提升居民自治能力。目前,老旧小区楼院实现自治管理110个、342个单元。

接下来,几江街道将通过实施城市更新,结合历史文化继续打造亮点,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本版图文由袁孝椿 肖彦 刘彦麟提供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