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4 作者:庞国翔2023年08月02日
□ 庞国翔
江津区石门镇现已84岁高龄的李时芳是战斗英雄二等功臣。少年时他曾被解放军从溪河中救起,大长后他也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他参加战斗,立功受奖,成为英雄……
难忘童年
1939年3月19日,李时芳出生在渝西江津县石门场五里坡洞子沟的一个贫困农家。他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住的是两间草房,耕种的是两亩薄地。此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国难时艰,使这个家庭更加困顿。
1949年11月28日,李时芳的家乡江津县解放了。
10岁少年李时芳帮着家里割草喂牛。因为家乡刚解放,在石门场等一些偏远的乡场,有一些国民党残留下来的官兵暗中组织土匪进行暴动,妄图颠覆新生的红色政权。为了彻底歼灭这些敌人,石门场上驻了一排解放军。
每天早上,解放军都会肩挎枪支,步伐整齐地喊着“一二一,一二一”的口号出操。李时芳看着这些威武的解放军,羡慕极了。
一天,李时芳经过解放军驻地不远的一个地方,他一不小心就跌入路边的一条溪河里。此时正值严寒冬季,天寒地冻,呼叫声引来了操场外的几名解放军战士。他们跑过来发现有人落水,一名解放军战士立即跳入溪河中,将李时芳救起。溪水虽然不深,但战士的衣服全都被打湿。解放军救起李时芳后,又拿来干衣服给李时芳穿上。解放军还找来附近两名干农活的老乡,请他们将李时芳送回家,并嘱托老乡转告孩子家长要孩子去上学读书。
至于下水救起李时芳的这名解放军战士,李时芳不仅不知他的名字,就连他的音容笑貌也是一点记不起了。后来,这名解放军在当地的剿匪中英勇牺牲,并被安葬在石门烈士陵园。李时芳曾去瞻仰过,但他仍不知道救过他的那名解放军的墓碑是哪一块。
这事对李时芳影响很大,解放军为国为民、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形象从小就镌刻在李时芳的心中。他对解放军充满着热爱和崇敬,他有了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的梦想。
穿上军装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1958年冬,19岁的李时芳报名应征。经体检和层层政审,他终于如愿以偿。这天,石门公社楼前的墙壁上,张贴出一张红色的“应征青年入伍光荣榜”,李时芳名字排在第5。他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此时此刻,他想起曾经救过他的解放军英雄。李时芳暗下决定:一定要做一个爱党、爱国、爱民的英勇的战士。
穿上军装,李时芳非常激动,他在这年12月7日的日记中写了一首叫《军装》的打油诗——
我穿上庄严的军装,扛起了可爱的枪杆。
保卫祖国西南大门,日日夜夜守卫边防。
在江津县城白沙进行新兵集训后,李时芳就随新兵一起奔赴部队。他在日记《离开家乡》中这样写道:
今天,我坐上北上飞驰的军用列车,从窗外看出绿色的原野,银色的河流,不断从车窗外闪过,祖国的辽阔和富饶使我在内心轻声歌唱……
列车的车轮在不断转动。我感觉列车的车轮在声声地呼喊着。“哐当,哐当……哐嘁,哐嘁……”列车好像在不断重复着这么几个字:离开家乡,离开家乡……前方,前方,前方……
立功受奖
1959年,西藏纳木湖平叛战役中,作为班长的李时芳,英勇顽强地完成了全班战士泅水抢渡、阻击敌人、掩护主力的各项战斗任务,多次受到首长的表扬。
1959年9月11日上午,在四号战区的战场上,敌人的一个暗堡里不断射出强大的机关枪火力网,挡住我军主力前进,为拔掉敌人暗堡这颗“钉子”,我方几个爆破手前去爆破都没成功。此时,李时芳请缨前去爆破。当他靠近敌人碉堡用力猛将炸药包投掷出去那一刹那,只听一声巨响,他脑子一片空白。五天后,他才在兰州军区医院醒来。原来,李时芳这次用炸药包将十米处敌人暗堡炸得灰飞烟灭,为此次战役的全面胜利打开了通道、赢得了时间。他自己却负重伤昏死过去。
李时芳成了活着的战斗英雄。他荣立营、团两级二等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以及军区战报,就连连队的黑板报等,都宣传了他的英勇事迹。他还到军区所属各部队巡回作报告,各师团营连都号召全体战士向他学习。1959年12月15日,他到兰州军区出席“积代会”,在大会上他作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发言,讲述了他的战斗英雄事迹。他每天都要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
李时芳立功受奖的喜报送到家乡江津县,县和区公所以及公社干部敲锣打鼓来到他家中表示祝贺。县人武部和妇联、团委等向全县发出向李时芳同志学习的倡议。石门公社党委专门给他来信说:“时芳呀,真光荣!工作好,思想红……”在部队的李时芳很快就回复了公社党委一封信:“党的话,记心中,不骄傲,保光荣……”
永葆本色
“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1964年,李时芳退伍回到老家江津县石门乡。地方上的人武部、妇联、团委、民政、教育等部门组织了队伍,欢迎战斗英雄回来。
回乡后的李时芳先是当生产队社员、生产队饲养员,后又被安排到社队企业任工人、炊事员、会计等,最后又任公社邮政所的投递员。他干一行、爱一行,年年都被评为先进。
李时芳应邀巡回作战斗英雄事迹报告。全县人民都知道他的事迹。石门区公所所管辖的7个公社的每个机关,他都去作过一次或多次报告。每所学校他都去讲过战斗英雄的故事,他还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在乡里村上,他坚持修桥补路做好事,群众都称他为“李雷锋”。
李时芳时常想起曾救过他的后来又在剿匪中牺牲的这名解放军战士:是你影响了我的思想,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李时芳的外孙女是个中学生,她写了一篇叫《我的军人外公》的作文——
脱下戎装不褪色。街道征集志愿者服务,我的外公毫不犹豫地报名,由于外公年纪大,被社区婉言谢绝。有的人不理解我外公,说一个立功受奖回家的老军人,还那么积极。这时外公总是摆摆手,笑着回答到:“只要我活着,就非常的幸福。我怀念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他们没享受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我积极,只是流点汗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