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2 作者:王茜 龚芃屾2023年08月09日
本报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龚芃屾)日前,先锋镇金紫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村民们又开始忙着播种中药材——泽泻,浸种、整田、搭棚、撒种……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是该村推行一季水稻一季药材的新型种植模式,名为“稻药轮作”。
金紫村是先锋镇“稻药轮作”的试点村,今年年初,该村到重庆中药二厂进行考察和反复论证,认为该模式轻简科学,效益显著,值得适度规模推广。金紫村党委书记龚春雷介绍,“稻药轮作”优点明显,一是安排合理,该模式于7月上旬采用种子育苗方式培育泽泻种苗,水稻收获后8月下旬移栽,12月下旬采收泽泻,泽泻收获后又可轮作水稻,不耽误种粮用地;二是直接增收效果显著,该模式下种植泽泻每亩租地、人工、农资等成本约1000元,可产出泽泻1000公斤,收获后将按照签订的合同保底价最低干泽泻每公斤10元的价格销售给重庆中药二厂,亩均毛收益3000元,亩均纯收益可达2000元;三是社会带动性好,该模式田间管理和采收环节需大量人工,可带动周边农户务工增收。以金紫村50亩基地为例,基地长期管理用工需求10人左右,采收高峰用工需求可达100人。
今年,先锋镇“稻药轮作”计划种植面积100余亩,结合环境优势创新种植模式,不仅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促进农民有效增收和产业升级。下一步,先锋镇将继续扩大“稻药轮作”面积,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因地制宜增加中药材品种,不断丰富产出,形成规模效应,切实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