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3 作者:阮瑞雪 彭刚2023年10月13日
开栏语:
万家灯火,总有政法人的尽心守护;岁月静好,总有政法人在负重前行。为真情记录江津政法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厉行法治、守望平安、服务百姓的实际行动和精神风貌,今日起,《江津报》开设“我的政法故事”专栏,展现全区政法干警、基层政法委员、网格员、法律服务者、平安志愿者等群体,昂扬奋斗在平安江津、法治江津建设一线的动人画面和温暖瞬间。敬请关注。
记者 阮瑞雪 通讯员 彭刚
江津地处渝川黔结合部,其中塘河、四面山作为渝川黔重要跨界河流、自然保护区,是江津、合江、习水三地的重要生态屏障。但非法捕捞、非法狩猎、污水直排等生态破坏行为在边界地带时有发生,而管辖又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划时,如何以检察协作更好地守护生态环境?成为摆在三地检察机关面前共同的难题。
2022年9月,区检察院、合江县检察院、习水县检察院会签《关于建立四面山跨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协作的意见》,在办理跨界生态保护案件中,积极推行“大四面山生态检察官”工作机制,凝聚三地检察监督合力,深化跨区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破区域壁垒
组建检政护水联盟
塘河作为长江重要支流,发源于四川省合江县东南营盘山,自白沙镇河口村汇入长江,位于合江县的袁湾村地处塘河与其支流白杨溪交汇处。在一次实地巡查中,塘河镇河长办工作人员向区检察院反映,袁湾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白杨溪,对塘河水质产生严重影响。
区检察院及时与合江县检察院对接,将排污线索移送合江县检察院。2020年4月21日,合江县检察院向当地政府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其对袁湾村生活污水直排行为履行监督管理职责。随后,当地政府对袁湾村污水直排问题实施了彻底整改。
不仅如此,在检察机关的有力推动下,2021年10月,塘河镇、白沙镇与合江县石龙镇、白鹿镇等塘河流域毗邻镇签订了塘河跨界治理合作协议,川渝检政组建成了强有力的护水联盟。
跨区域联动
共筑动物保护屏障
习水县寨坝镇位于我区与贵州省习水县交界处,全镇全境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与四面山自然保护区相连。
2022年4月,区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责中发现,寨坝镇某小区景观玻璃护栏较高且临近森林,透明的玻璃让鸟类在飞行时误以为没有障碍,时常发生野生鸟类撞击玻璃护栏导致死亡的情况。随后,区检察院将该案线索移送至习水县检察院,并积极协助其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同年5月,习水县林业局、寨坝镇政府根据野生鸟类的生活习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对项目业主进行指导,在玻璃护栏前方栽植灌木树种小叶女贞,让鸟类飞行有落脚点的同时,降低玻璃护栏的透视性,避免鸟类飞行撞击玻璃。
该案是两地检察机关通力合作的结果。在此类跨界生态保护案件办理过程中,两地检察机关更加意识到生态保护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全面治理需要多方加强协作、共同推进。
多元化共治
合力推动生态修复
如何以“我管促都管”,推动实现“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有机融合,一直是区检察院思考的课题。
2021年5月28日,区检察院、合江县检察院、区农业农村委、合江县农业农村局、塘河镇政府、合江县白鹿镇政府6个单位联合共建的川渝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示范区,在合江县白鹿镇马庙村正式揭牌成立。示范区建立以来,共计开展大规模增殖放流3次,投放鱼苗16万余尾,有效丰富了塘河的渔业生态资源。在此基础上,2022年9月,区检察院、合江县检察院、习水县检察院会签《关于建立四面山跨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协作的意见》。
截至目前,三地检察机关共互相移送线索4条,开展办案协作6次,开展联合巡查5次,办理相关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件、破坏生态环境资源刑事案件9件。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依托“大四面山生态检察官”机制,不断加强跨界山水林湖系统保护,深化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实践,用法治力量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