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4 作者:黄启民2023年10月30日
□ 黄启民
故乡坐落在偏远乡村,村民们主要靠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来养活一家子人。每当农忙之际,田坎上便格外热闹,为了赶在最佳时节完成农事,家家户户在田坎上来回奔跑,我家也不例外。
回想起来,儿时的部分时光,就是在田坎上度过的。而正是因为那段难忘的记忆,对我的人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爷爷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但由于家里劳动力缺乏,他不得不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迅速赶回家帮助家里充当起顶梁柱的职责。给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家门口的几方水田,记录了爷爷辛苦的大半生。爷爷习惯早起,春日的早晨,在田坎上转悠一圈后,开始回到家收拾好耕田的工具,然后牵出刚吃完早餐的那头水牛,到田里开始翻地,爷爷很小心地将田里的石块和杂草筛选出来,顺手扔到田坎上,在我心里,那个扔的动作已经不能再娴熟。地翻好之后,要保证水田里不缺水,于是,爷爷每天早上都会扛着一把锄头到一条叫黄家沟的溪流里去引水。爷爷首先在溪流边缘用石头砌一面围挡,好让一部分水在围挡的作用下改变水流方向,然后沿着沟渠走一遍,看到因杂草或泥土导致水流不顺畅时,爷爷肩上的锄头就会发挥作用,他会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将杂草和泥土从沟渠中清除,以保障水田里的水充足。
播种的季节,爷爷和父亲会用两种方式让谷种生根发芽:一种是将谷种撒在用竹条编制而成的“巴寨子”上,然后定时给它喷水,直到长成可以移栽的样子;另一种方式是在自家院坝周围,挖一小块地,将谷种撒在地里,然后用塑料和竹条搭建一个简易的帐篷,按时浇水,直到长到可以移栽的季节。播种的过程是很辛苦的,听爷爷讲,播种之后,要考虑土壤的湿度,要考虑帐篷里面的温度,要考虑是否有杂草或者病毒害虫的入侵。所以,爷爷每天都会在播种的地方转上好几圈,因为他知道,这一批谷种承载着这一家人一年的温饱。
插秧时节,爷爷和父亲的身影绝大部分时间都出现在田坎上,父亲将长势不错的秧苗从地里或者“巴寨子”上取出,然后用去年收割后的稻草扎成一捆一捆的,用羊角扁担挑到田坎上,然后错落有致地扔到水田里面,水田里的水随着扔秧苗的反作用力溅到田坎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也正是因为水将田坎打湿的缘故,父亲来来回回的脚板印也扎扎实实地留在了田坎上。父亲扔完秧苗后,在水田里早已卷起裤脚的爷爷便开始插秧,他首先轻轻解开事先扎好的稻草,然后把秧苗分成两部分,左手握住秧苗,右手从左手里面一根一根取出秧苗,凭借着多年插秧的经验,目测每株秧苗之间的距离,然后插入泥土之中,记忆中,爷爷所插的秧田,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像是用尺子比着插似的,整整齐齐。
秧苗插好之后,爷爷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会到田坎上转转,他会顺手拔起跟秧苗大同小异的稗子,他会顺手摘掉站在叶片背后的蜗牛,他会顺手抓一把泥巴去填补田坎上的细小的缺口。要想稻子长得好,施肥和驱病虫害是必不可少的,因家乡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极不便利,爷爷只能徒步一个多小时到离家最近的商铺去买化肥和农药,一袋化肥少说也有五六十斤,左肩扛累了就换到右肩,右肩扛累了再换到左肩,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家走。化肥扛到家后,爷爷会用他最喜欢的一个自己用尼龙口袋制作的斜挎包装满化肥,之后他来到田坎,卷起裤脚,将化肥一把一把撒向水田。施完肥后,紧跟着,爷爷会回到家拿出喷雾器和买好的农药,放在院坝里,拧开农药瓶后,他会用瓶盖当做容器来判断量的多少,一般情况下,会倒五盖左右的农药到喷雾器里面,然后装满清水来到水田里,左手摇晃着喷雾器的把手,右手紧握喷头,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不漏掉任何一片秧叶。
到了水稻成熟的季节,也是爷爷最忙碌的日子,因为稻子成熟后害怕下雨,所以得赶着将稻子收割回家。那段日子,黎明刚将天空划破一道口子,爷爷就已经扛着“板桶”来到田坎上,他先用镰刀将稻子割下,整齐地排列在稻田里面,然后用一张围席围住“板桶”,随后便会传来一阵阵“哒哒哒哒,哒哒哒哒”的声音,那声响足以响彻整个黄家沟。稻子收割回家后第一要做的就是晒干,以防稻子生霉和因潮湿而生芽。我清楚地记得,老家的院坝是用水泥铺成的,爷爷将稻子一挑一挑运回家之后,会将稻子平铺在院坝里,然后将稻子来回翻转,让所有稻子都可以接受阳光的直照。过不了几天,稻子就会被晒干,这个时候爷爷就会用之前施肥之后保留下来的口袋将稻子一袋一袋装好,在院坝边的棕树上砍下一些棕叶,将口袋扎严实,然后放在堂屋的一角。
按理说稻子收割之后,爷爷去田坎的次数会少很多,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在某个清晨我也会早起,看到水田里有人影,仔细一看,正是爷爷在田里将晒干的稻草一捆一捆扎起来,然后在田中央打一个木桩,将这些稻草绕着木桩一层一层叠起来,精致得堪比设计师设计的帐篷。
后来,随着时光的消逝,爷爷的体力再也支撑不了他用肩扛用肩挑,他曾经的勤劳和朴实都在父亲的身上得以传承,父亲在田坎上的每一个脚印和在水田里的每一次弯腰都和爷爷当初极为相似。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环境的改变,家乡的那几方水田早已杂草丛生,我没有再向爷爷和父亲那样忙碌在田坎上,但是我想,爷爷和父亲所表现出来的勤劳、细心、节俭的优良品格是我需要用这一生去理解和继承的。当某个时刻,我再次回到故乡,行走在那段田坎上的时候,我想,我一定会看到当年爷爷和父亲印在田坎上的勤劳和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