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小微停车场21个 新增停车泊位2590个

我区多措并举纾解城区“停车难”

版次:02    作者:胡耀方 曹型剑2023年11月13日

小微停车场 通讯员 吴宣言 摄

本报讯(记者 胡耀方 通讯员 曹型剑)近日,记者从区城市管理局获悉,截至目前,我区已经在城区建成小微停车场21个,新增停车泊位2590个,车位供给持续提高,有效缓解了城区居民“停车难”问题。

近年来,我区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在缓解“停车难”问题上,一手抓车位供给,一手抓科学管理,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比例适当、使用方便的城市公共停车供应体系,促进城市交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激活资源

让废弃地变“宝地”

“杂草丛生的边角地块,由于缺乏有效管理,这里环境‘脏、乱、差’问题严重,多次被区里列为整改对象。”提起西江街停车场发生的变化,区公共停车管理所所长胡鹏告诉记者,因地制宜利用好“闲置地”,让“闲置地”发挥功能,一举解决了困扰社区居民停车问题。

“充分利用城市零星用地、闲置用地、桥下空间、小区院坝等地块,推进小微停车场建设,不但缓解了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也让老城区的环境得到了美化。”几江街道西江街居民赵先生说。

近年来,我区在盘活停车资源方面,以“小切口”为抓手,充分利用国有资金、老旧小区改造建设专项资金、社会资金、业主自筹资金等资金资源全力推动城区小微停车场建设,在持续提高城区停车泊位的供给量上做“加法”。随着西江街停车场、燕安庭运输公司停车场、94集资楼停车场等21个小微停车场完成建设,城区停车难问题从源头上得到了有效解决。

同时,为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交通畅通,区城市管理局直面问题,在停车泊位整治中敢于做“减法”。从今年7月起,集中对西江街路、武城大道、滨江路段等34处共240余个设置不科学的停车泊位进行清理整改,畅通公路“微循环”,积极还路于民。

科学管控

让泊位周转率“翻倍”

提升停车泊位周转率,推动车辆违停治理,让车位不再“一位难求”,从而缓解城区停车难。随着停车泊位智能化管控的全覆盖,效果立竿见影。

“以往,晚上要在步行街购物、吃饭,找车位停车是最让人闹心的事。”市民杜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好了,打开“易停江津”,周边的空余车位“一目了然”,停车不再“兜圈圈”。

记者了解到,在以往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我区又先后对城区5000个路内公共停车位进行了智能化管理。目前,几江半岛及滨江新城智能停车收费管理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随着智能停车系统的上线,“智慧停车”泊位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车主发现,停车容易了许多。

与此同时,在停车需求较大,如学校、医院、市场周边等区域,城市管理、公安交巡警等部门结合交通状态和市民需求推出“限时停车位”,私家车可在限定的时间内停放,既满足了市民停车的刚需,也规范了停车秩序。目前,在滨江大道、柳林街、武城大道江津中学段、鼎山大道江津中学段等区域已经设置2000余个“限时停车位”,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停放车辆,也为餐饮行业塑造了良好营商环境。

持续规范

让文明停车“归位”

“车辆乱停乱放,不仅阻塞交通、妨碍居民出行,也易造成车辆事故,更与文明城市良好形象相驳。”最近,居民谭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江津城区文明停车问题经过区公安局、区城市管理局等部门持续整治,效果确实很明显,居民普遍感到了规范停车带来的获得感。

谈起在治理乱停乱放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来自“津管家”工作室工作人员熊永莉说:“一些老旧居民小区周边乱停乱放问题较为突出。解决‘停车难’,我们一方面注重收集意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物业、居民委员会的作用,按照‘整治与监管、监管与服务、服务与规范’并重的原则,今年,通过‘柔性执法’‘首违不罚’相结合的方式,城区车辆乱停共管共治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居民规范停车的意识明显提高。”

区城市管理局执法支队支队长肖国亮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规范城区车辆停放秩序,营造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通行环境,区城市管理局执法支队联合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消防救援支队等部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违停整治行动,对擅自在公共停车泊位内堆放物料、摆摊设点以及设置地桩、地锁等影响机动车停放的行为,执法人员依据相关规定进行了查处,释放出部分被占停车泊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停车矛盾。

解决“停车难”,既要立足根本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更要从长远谋划打好治理“组合拳”。下一步,我区将继续统筹好停车资源,在停车泊位供给输出、智慧停车系统建设、规范停车秩序等工作中持续用力,努力推动宜居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再添新“靓”色。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