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2 作者:2024年11月29日
潼南双江航电枢纽一期工程蓄水下闸。
位于江津区的武骏重庆光能有限公司生产线。
集装箱整列出口整车从永川综保区出发。
重庆宏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位于璧山高新区的比亚迪刀片电池生产基地,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
重庆金汇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全景。
大足区数字化车间。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荣昌校区鸟瞰图。
潼南东升大桥完成中跨钢结构主拱合龙。
今年以来,渝西八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蹄疾步稳:老树绽“新芽”,深化改革节拍激越;产业涌“活水”,通江达海买卖全球;项目拼“速度”,达产达效捷报频传……行走渝西山水间,生机与活力迎面而来,处处可见火热发展新气象。
奋战一年,决战在即。鼓角相闻,奋进有为。渝西八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力量、激发干劲,鼓足“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劲头奋力冲刺,定能把高质量发展的实干实绩,烙刻进澎湃活跃的工厂车间里、开放共赢的班列上、千家万户的幸福烟火中。
潼南 招商引资传捷报 投资放量见成效
“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当前的潼南孕育着非凡的发展机遇,欢迎大家来潼南投资兴业。”在2024中国(潼南)柠檬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潼南区相关负责人向所有参会企业发出诚挚邀请。会上,共签约项目59个,签约金额达到101.28亿元。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潼南以全面抓好招商引资作为突破口,加强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完善“11744”工作机制,不定期召开民企夜话,创新四链融合服务企业机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确保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招得进、落下来。
在决战决胜四季度的关键时刻,7个产业链、4个招商联络部以及全区各镇街、部门密集“走出去”,全面宣传推介潼南,精准对接优质资源,洽谈推进务实合作。
马来西亚同源有限公司、北斗伏羲、成都市佳味添成饮料科技研究所……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潼南,越来越多的项目落户潼南,招商引资捷报频传,为建好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实施“涪江奔腾”计划建设“制造强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秋暮冬初,正是奋战好时节。走进国家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华电一期气电工程、全市“平急两用”保供基地等项目现场看到,各项目正抢抓施工黄金期,多开作业面,加快推进建设,呈现出一派全力冲刺四季度、决战全年胜的壮阔图景。
11月5日,双城经济圈首批重大项目——双江航电枢纽工程一期蓄水下闸;11月6日,市级重点工程——东升大桥主桥中跨钢主梁顺利合龙;火车站改造序时推进、铜车坝水库即将完成主体建设……全区100多个重大重点项目多点开花、刷新进度、展露新颜,不断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更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江津 提升亩均效益 打造一流工业园区
日前,江津区召开“再创业 再出发”打造一流工业园区动员大会,提出以亩均效益为导向,打造低成本、高效率、产城融合的新型园区,加快构建“3+3+X”现代产业集群,实现工业二次腾飞。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江津区正全力打造一流工业园区,力争到2027年让江津工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以江津的光伏产业为例,过去,光伏产业在白沙工业园几乎是空白,但近年来,9个光伏产业项目陆续落户园区,构建起光伏玻璃、封装胶膜、光伏组件等日趋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
光伏产业只是江津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缩影。从2002年到2022年,江津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7.9倍、产值增长39倍,工业占GDP比重连续十多年超过“半壁江山”。今年前10月,江津已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625.4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
“我区提出加快构建‘3+3+X’现代产业集群,即发展壮大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消费品、新能源及新型储能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升级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3个500亿级集群,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等N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江津区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江津将统筹打好增量培育、产业提质、企业增效、数字赋能、项目支撑等“组合拳”,在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同时,力争到2030年,主导产业产值超3000亿元、支柱产业产值2000亿元、未来产业产值1500亿元,用3至5年时间再造一个江津工业。
永川 深化“一表通”应用 形成“带不走”的能力
前不久,永川区中山路街道民政救助岗工作人员调整,新老岗位人员在1天内完成了重点工作目标要求、任务进展、台账信息等工作交接。据了解,该岗位工作内容涉及业务系统操作、重点人员情况、政策补贴要求等多方面内容。此前,该岗位工作人员从上手到熟悉从而独立开展工作,普遍需要1个月左右。现在,永川区推动“一表通”与基层智治平台贯通融合,新人可通过平台对岗位目标一屏统揽、对工作进度一目了然、对业务数据一点即看,确保工作高效承接、快速上手,实现“换人不换责,换岗不断链”。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今年来,永川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推动基层智治改革创新,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报表任务负担过重问题,在全市率先开发投用基于基层智治平台的“一表通”应用组件,以数据治理变革推动基层治理增效。通过全量建台账、实时归数据、智能填报表,重塑传统数据报送工作体系,重建基层报表治理场景,让部门和镇街只需面对“一表通”就能做到数据轻松维护、智能上报、随时取用,努力实现“台账之内无报表、数据治理现代化”,这一经验做法被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
永川还以目标任务为切口,拆解镇街业务事项、量化工作指标,“一业务一表”自动计算工作进度,详细展示各项工作量化、责任人员、每月进度等12项具体指标情况,实现基层智治平台和“一表通”平台贯通、数据贯通、业务贯通,使基层智治平台成为镇街“目标管理载体”,“一表通”成为日常“工作纪实工具”,推动数据流、业务流、决策流和执行流全面融合互促,深化为基层减负,提高以数辅政实效,形成“带不走”的能力。
合川 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1月22日,记者在位于合川高新区玉龙组团的重庆宏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车间看到,伴随着机械设备节奏明快的声响,工人们正加紧生产,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
据了解,重庆宏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今年投入2200万元,实施技术型钢铰链自动加工及装配线技术改造和型钢铰链自动加工线技术改造,产能和效能大幅提升。1至10月,实现工业产值3亿元,同比增长60%,新增产值1.2亿元。 该企业质效大幅提升的背后,是合川区围绕“2446”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生态,聚力打造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的网状产业集群取得的又一新突破。
进入四季度,合川紧盯年度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推进产教联合体建设,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同时加快落实“亩均论英雄”改革要求,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综合运用司法、行政等措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平伟汽车、安瑞光电、建安工业等龙头企业已集聚19家上下游配套企业;火锅食材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大排量摩托车获评“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一大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智能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等;通过以商招商、务实招商、专班招商,招引项目52个,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新增工业总产值136亿元。
三江潮涌,风帆正劲。接下来,合川将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冲刺攻坚,努力实现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突破360亿元,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璧山 铆足劲 拉满弓 奋力冲刺二〇二四“全年红”
11月19日,搭载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列车从重庆驶出,沿着西部陆海新通道驶往广西北部湾。这标志着铁路运输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实现“零的突破”。
位于璧山的重庆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作为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首发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凭借100%自主研发、设计和电池生产能力,目前累计产值超600亿元,出口呈快速增长势头。时下,该公司目前高自动化、高智能化的各条产线均达满产状态,以每6秒下线一块“刀片电池”的生产节拍高速运转,约1.2万名员工繁忙在各岗位齐心协力保交付,铆足劲、拉满弓,奋力冲刺2024“全年红”。
今年以来,璧山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生命科技、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布局创新资源,从源头上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766.6亿元、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3.3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 356.6亿元、增长5%,第三产业增加值 376.7亿元、增长9.4%。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考中,加快培育的新质生产力、后劲十足的‘璧山智造’、持续壮大的创新动能,点燃了璧山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璧山区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当前,“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已然从谋篇布局、重点突破的“大写意”,成为纵深推进、整体成势的“工笔画”。
接下来,璧山将强化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重庆生命科技城、璧山国家高新区三大创新平台支撑作用,持续深化“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路径,加快构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为高新技术人才提供人才社区、人才银行、管家服务等更优渥的创新环境,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努力成为带动成渝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支撑。
铜梁 奋力跑出“加速度” 全力拼出“全年红”
10月30日,位于铜梁高新区大庙组团的重庆金汇能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新型储能是铜梁最具辨识度的主导产业。而作为新型储能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之一,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锂电池隔膜生产西南基地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中。
重大产业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牛鼻子”。今年以来,铜梁突出“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凝心聚力拼经济、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10月30日同一天,重庆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铜梁研究中心也揭牌成立。
今年以来,铜梁着力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提升研究院公司运营能力,加快推进新型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气凝胶新材料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建设,组建产业(研发)创新联盟,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加强政策统筹衔接,不断提升“四链”融合、“四侧”协同水平。
改革是第一抓手,铜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亩均论英雄”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扩面“巴岳农庄”强村富民综合改革,深化“巴川共坊”社区治理和“铜心小院”院落微治理,“家医有约”“电力荷储智管”等“一件事”特色应用初见成效,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铜梁辨识度的改革成果。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2024即将收官,铜梁将锚定目标任务,增强定力、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向着“全年红”奋力奔跑,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跑出美好铜梁新篇章。
大足 以奋进之姿决胜攻坚之战
在重庆桥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产品展览厅内,数字指控调度中心显示大屏实时展示着车间生产进度、当月销售情况等信息,这一功能的实现归功于大足免费为企业安装的数字指控调度中心系统。凭借这套系统,该公司生产效率提高20%。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财政收入的“主渠道”,是吸纳就业的强磁场。2024年,大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落实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246”现代制造业集群持续壮大、扩能提质。
聚焦细分赛道抓招商,新兴产业提速集聚。绘制新一轮产业链“五图”“五清单”,积极抢抓国内产业梯度有序转移机遇,加快无人机及通航等6大新兴产业引育,引进沃肯光敏材料、全固态复合材料电池等5000万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2个,工业投资增长47.5%,战新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3.2%。推动锶盐新材料产业园获市级化工园区正式认定,成功获批全市首批低空经济先行试验区,成功落户并开工宇烈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及无人机机身制造项目。
聚焦智改数转助转型,传统产业持续提升。认真落实“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任务,推动五金产业大脑纳入市级产业大脑首批建设名单,新建数字化车间3个、智能工厂1个、绿色工厂2个,企业数字化设备普及率超60%,提质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入驻企业超20家,带动数字经济规上制造业产值增长21.1%、占比19%。
聚焦精准施策强服务,企业培育成效显著。深入实施制造业中小企业“苗圃”“育林”“参天”梯度培育计划,“一企一策”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新增规上企业9家、专精特新企业47家,推动盛泰光电入选重庆市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及潜在独角兽企业名单,荣爵科技、长足飞越2家企业入选重庆市瞪羚企业名单。扎实推进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出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政策措施14条,扶持25家A类企业,提升55家B类企业。
在最后的冲刺决胜阶段,大足将持续发力,力争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奋起发力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答卷。
荣昌 推进项目加速落地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初冬早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荣昌校区内,学生们走进崭新的教学楼开启了一天的学习。该校区建设是荣昌今年投用的重点项目,规划建设用地1000余亩,其中一期建设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逾20万平方米,可容纳学生8000人。未来,学校将在制药、畜牧、体育等荣昌重点产业方向发力,进一步加速产教城融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培育更多产业工匠。
该项目投用是荣昌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缩影。今年以来,荣昌坚持管理和服务“两手抓”,从项目储备、开工和完工等关键节点入手,以项目土地、资金等要素配置和审批、设计和施工等重要环节为抓手,从严从实推动项目建设。
一方面,坚持运用“四级调度”“绿黄橙红”四色挂牌预警制度和投资增长“赛马”激励机制等有力工具,健全完善项目管理奖惩机制,以严的总基调督促项目业主优化工程组织,促进在建区级重点项目加快实施进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规自、林业、住建等要素保障部门统筹协调力度,强化项目要素统筹,协助项目业主解决用地、审批等方面的难点卡点问题,做好项目实施服务工作。
数据显示,1-11月,荣昌12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8.7亿元,分类来看,57个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4.3亿元;51个产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68.2亿元;12个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16.2亿元。同时,黄金坡新区坝子坡路(荣昌大道至五支路)和复合玻璃澄清剂生产基地等16个项目已建成投用。
重点项目建设是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接下来,荣昌将全方位多角度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发展,聚焦产业,聚力攻坚,持续推动项目建设再提速、再提质、再提效,为荣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潼南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 艾 江津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廖 洋 渝西都市报记者 肖必胜 陈仕川 合川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 灿 刘亚春
璧山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曾清龙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袁 玥 陈 庆 大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毛 双 荣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文杰 通讯员 闫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