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3 作者:石圭2025年03月24日
□ 石圭
古树名木是记录自然生态变迁的“活化石”,是承载民族历史记忆的绿色“国宝”。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空白,为推进我国古树名木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江津古树名木数量众多、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现存100年以上古树25种678株,其中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5株,300至499年的二级古树61株,100至299年的三级古树612株,古树群5个。
保护古树名木,可讲好古树故事,挖掘古树名木背后的文化和精神价值。如陕西黄帝陵的轩辕柏、山西洪洞的大槐树、安徽黄山的迎客松,这些古树穿越时空,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塞罕坝的落叶松,大漠深处的胡杨林,种子“飞”上太空的普陀鹅耳枥,这些名木记录着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印记。我们可精心挖掘整理每棵古树名木背后的动人故事,讲好并传承好这些故事,让古树名木真正成为有记忆的地标、可触摸的历史,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保护古树名木还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把古树名木保护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城市建设规划时将古树名木保护考虑进去,统筹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可围绕古树名木修建一些面向群众的文化休闲场所,让更多人了解古树名木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动更多群众参与古树名木保护。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枝繁叶茂、历经沧桑的古树名木,背后是繁荣、和平、昌盛的家国乡土。保护古树名木不仅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棵棵树、一片片林,更是通过古树名木的保护,延续文化传统、传承发展理念,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