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镇:作风“实起来” 发展“跑起来”

版次:01    作者:周娅 杨安迪 张皓2025年08月15日

记者 周娅 杨安迪 通讯员 张皓

晨雾中的蔡家镇文昌村,水车塘瘦身鱼养殖基地碧波荡漾。工人老李正将最后一块鱼菜共生箱沉入塘底,为生态养殖闭环画上完美句点。“去年瘦身鱼卖了4万斤,今年估摸着能突破11万斤。”老李抹了把汗笑道,但产量激增带来的尾水浑浊问题曾让他一度发愁。“多亏镇产业发展中心的专家,连着半个月蹲在塘边帮我们测水质、做方案,申请专项资金,终于建成了这套渔业生产尾水处理系统。”他指着正在运转的三级沉淀过滤池感慨道。

这个夏天,蔡家镇2000余亩鱼塘悄然“换颜”——15座沉淀过滤池如同“生态肾脏”高效运转,让浑浊的养殖尾水重归清澈,963个鱼菜共生箱在水面整齐排开,将养鱼废水转化为植物营养液,构建起绿色循环新模式。这场“生态蝶变”,源于镇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的务实作风。

作风促发展,尽显担当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镇党委将作风建设的考场直接设在产业发展的第一线。面对猫山茶企“用工荒”与樱博园“交通堵”两大难题,一场以实干为笔、以民生为纸的作风实践就此展开。

4月,春茶采收时节,蔡家镇千亩茶园迎来嫩芽吐翠,却因劳动力短缺面临采摘不及时的严峻挑战。镇党委迅速启动“四维响应”机制,组织3支助农队深入各村摸排,精准梳理留守妇女空闲时段和脱贫户技能特长,形成动态“人力资源图谱”。不仅通过“蔡家之声”广播、11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111个网格群搭建对接平台,还组织鸳鸯村老党员杨治均等采茶技术骨干对大家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

通过助农队的精准对接,5家茶企累计接收熟练工及灵活用工470人次,今年春茶产量增长28%,不仅有效破解了季节性用工难题,还带动了农户、企业双向增收。

十公里外的樱博园,交通治理同样彰显作风实效。在樱博园景区,面对赏花季日均超万人的客流压力,蔡家镇党委迅速组织50余位镇村干部志愿者,放弃节假日休息,坚守景区大门、停车场等12个交通节点,累计提供疏导服务2000余小时。通过科学调度和全天候值守,让景区在客流高峰期仍保持98%的道路畅通率,以务实作风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作风保民生,惠民有感

作风建设成效如何,群众感受最真切。蔡家镇通过“破题领办”专项行动,班子成员带头包抓供水管网、村道硬化等23项民生工程,推行“一线工作法”,组建11支“党员顾问团”,由老党员带动年轻党员干部深入11个村居“四下基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针对蔡家岗社区夜访中发现的背街小巷照明问题,仅用5天时间就安装路灯30盏,让500余户居民告别“摸黑路”;发现老年人前往镇上办理养老认证存在不便后,20余名镇村干部主动上门为老年群体提供养老认证服务。

民生问题的快速响应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凤仪村村民在网格群反映缺水问题后,村干部当天沿管网排查找到漏点,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次日即完成检修通水;面对莫家沟水库储水不足的问题,迅速统筹调配镇村两级干部力量,累计开展12轮次应急供水保障行动,确保90余户群众基本生活用水需求。同时,3名水利干部用3天时间完成水源普查,(下转第二版)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