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镇做深做实四项措施

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版次:03    作者:冯永靖2023年01月29日

通讯员 冯永靖

去年以来,嘉平镇坚持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在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中做深做实四项措施,着力提升基层“四度”,打通基层组织“毛细血管”,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以党建引领为根本,提升基层党建“力度”

坚持系统谋划、全面推进,让党建力量沉下去,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和基层组织力不断提升。

支部有战斗力。充分发挥村(社区)党支部在基层治理中的龙头地位,实施“在职党员目标管理、无职党员设岗管理、流动党员联络管理、困难党员帮扶管理”四类管理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干部有引领力。以村(社区)换届为契机,实现村(社区)干部“两升一降”,选好基层“火车头”。开展“巴山夜语”活动,组织干部夜访,深入农家院坝与群众拉家常、讲政策、解难题。

基层有组织力。坚持多网合一和支部建在网格上,将支部党小组和网格划分相结合。全镇划分为35个网格,并选配8名网格长、2名专职网格员、33名兼职网格员。仅去年上半年,嘉平镇调解矛盾纠纷117件次,收集社情民意300余条。

以民生改善为关键,提升群众生活“温度”

坚持将基层治理聚焦在民之所困、民之所急,通过完善治理体系,办成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

交通出行加速。加快农村路网建设,去年上半年建成“四好农村路”11.5公里,加宽改建农村公路2.5公里,硬化拓宽入户便道21.7公里。同时,成立专班配合渝赤叙高速路完成勘界,进一步打通基层经济发展“动脉”。

群众生活提档。完成笋溪、天水、月沱3个村的天然气安装,2个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项目已于去年10月底建成投用。值得一提的是,嘉平镇还建成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9个。

场镇宜居性升级。完成进场口“半幅路”瓶颈路段安全隐患整治,农贸市场实现人车分流改造,社区公园得到进一步美化。

以“三治”同发力为保障,提升治理能效“深度”

坚持紧扣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

自治实践有创新。健全村民代表会、村理事会、村监事会的“三会”群众自治组织,用好“四议两公开”议事规则,完成重修村规民约、“红黑榜”奖惩等村级事务。进一步推广积分制,围绕乡风文明、志愿服务、孝善敬老、义务清洁等评比兑换积分奖品价值1.1万余元。

法治约束有力度。践行“苦干实干,真心为民”的紫荆精神,以“讲法堂、讲法人、讲法理”为载体,聘请法律顾问提供农村法律咨询、法律援助11次,创新江綦边界基层法治模式。

德治载体有内涵。培树勤俭持家、诚实守信、邻里纠纷化解人等美德典范42人。办好“道德评议会”,评选“乡贤”“红黑榜”30余人,整治陈规陋习10余件、规劝红白喜事新办简办46起。

以群众参与为基础,提升共治共享“广度”

坚持以“帮贫、帮老、帮残、帮幼”的“四帮行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形成邻里互助、共治共享,实现“小村庄”变“大家庭”。

帮“贫”富群众。以干部带群众、先富带后富组成“帮贫”小组,402户1404名脱贫群众同奔致富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23户65名监测户在小康路上不掉队。

帮“老”夕阳美。设立由社会捐赠、镇村资助、村民自筹的“孝善基金”,累计为80余名老年人发放孝善基金5万余元。每年重阳节组织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

帮“残”生活好。打造“民政服务+村民大院+残疾农户”的“居家托养”服务,坚持为55名残障人士打扫卫生、解决生活困难、实施危房改造等。同时,通过就业技能培训,让50余名残疾人再次踏上就业岗位。

帮“幼”有未来。组织“五老”开展30余次儿童帮扶关爱、学生助学资助等活动。开设一间“爱心教室”,为留守儿童开设心理辅导、兴趣爱好培养、品格塑造教育等公益课堂。

接下来,嘉平镇将积极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规范建成镇(村)级综治中心,推进“平安江津·雪亮乡村”建设,以立足预防、重在化解为目标,扎实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嘉平基层治理共同体。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