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奔赴寻“门巴” 续写渝芒两地援藏情

版次:03    作者:陈婷 游春媛2023年11月27日

本报讯(记者 陈婷 通讯员 游春媛)日前,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来了一名特殊的患者,说着藏语,想要找一名骨科援藏的“门巴”(即“医生”)复诊,经医院详细了解后,才知道该患者是来自千里之外的西藏芒康县的扎西(化名)。为啥该患者会不远千里来到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找“门巴”呢?

故事还得从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支援西藏芒康开始说起。以前西藏昌都的区县很少有骨科,当地的群众若需骨科手术不得不驱车数百公里前往昌都市或四川天全县或大理就医,十分不便利。

2015年,中央组织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启动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得益于这一创新举动,受援地医务人员整体素质显著提高,西藏基层群众享受的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改善。近几年,重庆援藏医疗队将骨科医生纳入该队伍,使得昌都部分区县已能开展骨科手术,为当地群众的就医带去了方便,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这名叫扎西的藏族患者就是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援藏医疗队队员吴川在援藏期间救治的一名骨折患者。吴川是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脊柱外科的副主任医师,2022年7月他和4名同事在芒康县人民医院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同年11月,扎西因为髌骨骨折前来就医,吴川为其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

一年后,出于对吴川医生技术的信任以及治病期间结下的友谊,扎西不远千里,来到江津,希望吴川能再次为他手术,取出髌骨骨折内固定装置。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全面了解情况后,安排了吴川与扎西见面,并组织优质的医疗团队为其完成了手术,经过2天休养,患者于11月20日顺利出院。

据悉,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是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人民医院的对口帮扶医院,目前已派遣19名优秀业务骨干前往芒康县人民医院参与援藏工作。该院在雪域高原续写对口帮扶新篇章,先后累计帮助芒康县人民医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00余项,有力推动了当地医疗技术水平整体跃升。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