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2 作者:王茜2024年03月08日
种植大棚内的羊肚菌 通讯员 白旭忆 摄
本报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白旭忆)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近日,记者在先锋镇麻柳村看到,一片黑色的遮阳网种植大棚内,一朵朵羊肚菌撑起褐色的“小伞”,鲜嫩肥厚,生机盎然。
“我们是从去年的10月,水稻收割完后,在空闲的稻田开始搭建菌菇大棚,现在已经收获3轮了,如果接下来几天天气回暖,还能再收获一轮。”先锋镇麻柳村党委书记施勇介绍。在羊肚菌采收结束后,撤掉棚膜,又到了水稻插秧的季节,村民们可以继续种植水稻,让农田不再闲置。
近年来,先锋镇积极探索“稻+”轮作模式,倡导开发水稻+泽泻、水稻+油菜、水稻+蔬菜等轮作试验田,实现“一田多业、一年多收”,进一步提升田地产值和效益,给当地村民、村集体带来增收。
聊到种植羊肚菌,施勇便打开了“话闸子”。“在政府的号召下,麻柳村因地制宜,结合本村实际,开始查阅资料,到涪陵、云阳等地考察学习羊肚菌种植,并邀请专家测试土壤PH值、微量元素含量等,开启了羊肚菌试种。”施勇说,“等将来经济效益凸显,农户看到利润愿意自己种植,我们会提供技术、销售一条龙服务,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据了解,麻柳村目前试种植羊肚菌3亩,每亩产量约300斤,按照市场价60-80元/斤,每亩净利润8000到10000元。采摘下的羊肚菌有专门的公司来收购,也可以烘干后卖入市场。据悉,烘干羊肚菌价格500-1000元/斤,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接下来,麻柳村将利用试种植经验,联合经济合作社,吸引农户参与,盘活700余亩流转闲置土地,以“稻菌”轮作模式促农增收。
据悉,先锋镇坚决守好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扎实推进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抓好撂荒耕地复耕,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全力稳产保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下一步,先锋镇将进一步探索“稻+”模式,持续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一田多收,不断拓宽群众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