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有梦

版次:04    作者:王忠德2024年12月04日

洪洞村新貌 廖洋 摄

□ 王忠德

每当我在四面山登高望远,望着连绵不断的群山,由近至远,一直到达与天交接的远方,都会有一种感动。那目所能及或目不能及的远山,总让我心旷神怡,让我感受到天宽地阔,气势磅礴。

一座山连着一座山,群山的边缘是远山。远山含翠,远山如黛。面对远山,心怀一种神往,心中无限遐想:最远的山那边有什么,山那边有多远?有蜿蜒曲折的路通向远山,有一棵一棵的树蔓延到远山,有不停步的人到达过远山。山这边和山那边,山里边和山外边,那边的风景也一定很美,外边的世界也一定很精彩。

我想到很多年前曾经去过四面山洪洞坪,一个群山包围中的村庄。想到了斑竹园,当年四面山的高滩村,爱情天梯所在地,现在已调整给了中山镇,成为交通方便的热门景点。这些地方的人们,曾经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包围之中,在近乎与世隔绝的艰难环境里,一代一代都有着走出大山,走向山那边,走到山外边的期盼和梦想。

四面山龙潭湖边有一座高山叫花果山,翻过山是水口寺,水口寺旁边有一座海拔1000多米的梧桐山。梧桐山那边,有一个被大山包围阻隔的地方,叫洪洞坪,它当年是四面山镇的一个村。洪洞人世代居住在这如世外桃源般的深山中,巍峨险峻的梧桐山阻隔着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多少年来,洪洞村的人们过着封闭落后、贫穷艰难的日子。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闭塞的洪洞村。洪洞人决心向大山“宣战”,向贫困“宣战”。

1986年,洪洞人自筹资金,自己动手,用最原始的办法,开始开大山修公路,钻石头挖隧道。他们用钢钎撬,用二锤打,用锄头挖,用火药炸,用双肩挑,凭着坚韧不拔精神,顽强拼搏的意志,挖山不止,修路不停。一直到1991年,经过6个年头的奋斗,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多少个日日夜夜,那么多艰难险阻,硬是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打出了5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其中的关键性节点工程就是打洞子穿过梧桐山——1988年开工,1989年打通,建成了长272米、宽4.5米、高5米的洪洞隧道。

洪洞人以血肉之躯,打隧道,修公路,就是为了走向山那边,走到山外边,开通脱贫致富之路,开启走向幸福之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畏艰险,敢于拼博,不等不靠,一往直前的“洪洞精神”,1990年受到了重庆、江津两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彰。

以后,镇里又打通了花果山隧道、头道河隧道,连通了头道河、水口寺、飞龙庙等景区。今天的洪洞,已经是另外一番景象了。过去起早摸黑、翻山越岭一整天才能去的山那边,现在只需10多分钟车程就到了。山外边的生活,也成为洪洞人的日常。山里边,家家建了新房,开办民宿农家乐,建设高山冷水鱼基地,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兴旺,收入增加。山里山外一样精彩!

因为有了隧道,因为有了很多隧道,公路穿越了一座座山,连接着一道道水,四面山景区成为了一个整体。景点之间,来去方便,安全快捷,迎来了旅游业的蓬勃兴旺。同时,也让四面山区的老百姓生产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四面山景区内也有一个隧道群。建成通车的隧道已有11座,共计长度6445米。最长的花果山隧道2817米,最短的望乡台隧道50米,最高的大窝铺隧道海拔1249米,最早通车的摩天岭隧道366米长,建成于1975年,至今已近50年了。

四面山的隧道有一种年代感。在不同的年代用不同的方式打通的隧道,有着明显的当年印记。较早年代的隧道是用传统甚至原始的方法打通的,隧道粗糙,弯弯绕绕,宽窄不同,洞壁凹凸不平,地面高低不一,甚至还有一些错位。以后新修的隧道,设计和施工都很现代了。如2015年才通车的花果山隧道,隧道最长,笔直平整,双向二车道,洞内设施良好。它开通后,从头道河到水口寺,原来50多分钟的车程,而今仅仅10分钟即可到达。就是这些不同年代的隧道,让人们畅行于山里山外,开启了景区旅游的新天地,开启了山区人民的新生活。

在重庆,在江津,我若干次在不同线路的高速公路上经过若干个隧道。每一次经过都会在心里由衷赞叹:现在打隧道的施工手段、施工质量、施工水平真高啊!不过,好像只有在花果山隧道,在大洪海隧道,在洪洞隧道,以及从四面山景区内不同年代的隧道经过,才更有那种山这边和山那边,山里边和山外边的感觉,才更有一种时光流转感、时代厚重感。

群山环绕,群山起伏。远山有梦,远山有道。昔日饱受困苦的人们,终于告别了困境,告别了贫穷,走出来了。走向富裕,走向兴旺,走向美好的未来。山含情水含笑,山这边和山那边,山里边和山外边,畅通了,融合了,远山近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了。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