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作者:2025年04月18日

(上接第一版)39岁的陈健红,于2006年退伍后积极投身到家乡硐寨村的农业发展建设中。“我目前经营的别柚硐天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高山大米、家禽、水果等农产品销售,依托塘河镇硐寨村电商平台,帮助周边村民售卖土鸡蛋、土鸡鸭、土猪肉等土特产,累计助农增收200余万元,其中帮助困难群众增收60多万元、村集体增收15万元。”陈健红说,随着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塘河镇硐寨村发展得越来越好,这两年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干劲也越发足了。

宜人

高质量打造“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区”

高质量打造“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区”,江津在行动。

一年来,为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江津深化运用党建统领“141”基层智治体系,迭代升级“院落制”“积分制”,推动乡村治理方式业务重塑、流程再造、效能提升。

在推进基层智治迭代方面,融合机构设置与板块功能。按照“5+5”模式,精简内设机构,构建与“141”相契合的镇街管理体制,促使机构设置和“一中心四板块”高度吻合、机构职能和板块功能有机融合。完善“板块+岗位”运行模式,按“25+N”标准建立岗位目录,推动“固定岗+特色岗+联勤岗”协同联动,增强镇街统筹能力。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动态调整优化设置网格2756个、微网格10712个,以“单建+联建”方式全覆盖同步推进党组织嵌入网格,有力推动网格治理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

为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在构建治理框架方面,江津还大力推广“三会”解“三事”,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现场会在我区举行。深化“院落微治理”组织形式和运行规范,构建“村党委(总支)—党支部—党群驿站”“村书记(总院长)—网格长—院落长”等治理框架,推广运用“小院家”数字乡村治理小程序,打造各具特色宜居宜业“津彩大院”136个,《江津以“四个融合”为和美乡村提质赋能》被人民网评为2024乡村振兴创新案例、《江津区深化推行“院落制”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津彩版”》荣膺央视首批乡村振兴赋能计划组织振兴十大典型案例。

“真没想到,平时打扫房前屋后,参与村里的志愿活动,竟然还能兑换到奖品。”在李市镇牌坊村2024年村庄治理积分制兑奖大会上,村民周德全开心地说,他以198分位居全村第一,兑换了一台价值2500元的空调,不仅收获满满的荣誉感,还得到了实惠。他表示,接下来会更加积极参与村里的积分制活动,和村民们共同缔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 01

  • 02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