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1 作者:贺宝胜 苏展2025年08月08日
记者 贺宝胜 苏展 实习记者 刘婧琰
7月27日,又是一个星期天。
夏坝镇大坪村党支部书记罗小中依然一早就来到了村上的枳壳加工车间。该车间新投入的电烘干设备,可将大量枳壳鲜果制作成干片,不仅延长了保存时间,更给了客户更多选择。
这一改变,要从今年3月的一条充满“辣味”的问题开始。
解决问题“亲上加亲”
学、查、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三字决”。然而,学习教育开始不久,一条问题就在夏坝镇被迅速查摆出来:调查研究不深不实,提出的对策建议缺乏针对性有效性。
表述有点“辣”,背后的问题更“辣”,针对的是夏坝镇的支柱产业——枳壳。经过十年发展,全镇枳壳种植面积已达6000亩,夏坝枳壳俨然成为了“江津枳壳”的重要代表。然而,由于初加工能力不足,精加工能力落后,枳壳正逐渐向“种得越多,卖得越廉”的不好方向“滑坡”,镇里面提出的主意不“对口”,自然也让众多村社和种植户“上火”。
问题被查摆出来了,镇党委马不停蹄地开始推动整改。
由于多年积淀,当地枳壳种植户与“中国药材之都”安徽亳州的企业多有往来。“既然是老主顾,何不来个‘亲上加亲’,再来个‘借力飞跃’?”理清了解决办法后,镇党委迅速组织村“两委”、种植大户奔赴亳州“招亲”。
经过紧张、迅速又严谨的市场运作,渝枳香(重庆)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很快入驻夏坝镇大坪村。
市场多了“胃口”大了
“新机器、新生产线很快就到位。”作为夏坝枳壳的主要种植区,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