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2 作者:2025年08月08日
(上接第一版)大坪村拥有2000亩枳壳种植田、600户种植户。招商成功后,渝枳香迅速以村集体生产车间为基础,增设了生产线、切片机等新设备,采用全新的电烘干技术。
“去年枳壳丰收季,一个月最多敢收250吨。”罗小中的一个“敢”字道出了问题核心,“收了也处理不过来,一不小心还卖不出去。”
如今,这些问题全部迎刃而解,随着加工能力的大幅提高,仅在今年6月,大坪村生产车间的枳壳收货量便达到400吨。更重要的是,随着与亳州方面进入深度合作,以夏坝枳壳为代表的“江津枳壳”直接接入了全国中药材市场网络,巨大的市场消化能力让滞销、跌价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量上去了、种类多了、市场更多了,罗小中的“胃口”也更大了,目前他已开始考察果汁加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做出一款枳壳果汁,推出更具价值的产品。
既是“入网”更是“立品”
外来的客人在帮忙,夏坝镇自身也没闲着。
“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就要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夏坝镇党委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随着查摆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推进,学习教育成果精准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夏坝镇鸭江村种植大户刘泽华从2021年开始种植枳壳,一口气发展了500多亩,还成立了锦佑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眼看要出成果时,问题来了——加工设备不够只能产鲜果,再投资引进设备有点“力不从心”。此次镇党委也给他送来了“及时雨”,为其向区农业农村委申报了专项项目补贴,让他建起了现代化的烘干车间。
“鲜果变干果,保质期延长了,卖的客户也更多。”说起新车间,刘泽华掩不住的兴奋。
“全国市场大浪淘沙,入场的产品既要有品质,更要立品牌,才能走得长远。”这是夏坝镇全体干部共同的想法。为此,该镇干部们不仅化身“指导员”,尽力为企业、合作社、种植户指导解决各类问题,更成为“宣讲员”,积极开展讲座培养各农户和各合作社的品质观念与品牌意识,擦亮“江津枳壳”这块金字招牌。据最新消息,随着夏坝镇出产的“江津枳壳”声名鹊起,国内某知名企业也伸出了橄榄枝。这场围绕枳壳产业从“查”到“改”的“入网行动”,不仅见证了夏坝镇党员干部的初心与担当,更成为了学习教育成果的升华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