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3 作者:2025年08月08日
广大市民朋友们: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简称“两热”)是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及皮疹等。当前气温攀升、雨水增多,蚊虫进入孳生旺季,“两热”传播风险随之升高。防控的核心在于阻断蚊虫孳生,而关键之举便是清除积水。为守护大家的身体健康,我们向全区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净环境,断蚊源:清除积水是根本
(一)管好室内小积水。水培植物每3—5天彻底换水,同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也可投放灭蚊幼剂或用物理方式阻隔蚊虫。泡菜坛坛沿定期清洗换水,可加盖或套袋防蚊虫产卵。勤查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水盘等隐蔽处,杜绝积水;保持厨房、卫生间干燥,防止地漏、下水道积水。
(二)清好户外积水点。阳台、天台、房前屋后的花盆、泡沫箱、废弃瓶罐等容器要及时清理,闲置容器倒扣放置;储水缸、桶等加盖密封,废弃容器彻底清除。竹筒、树洞需封堵或改造,莲花池可养鱼、泥鳅防蚊。养花种菜的储水瓶罐加盖防产卵,空调冷凝水及时排净,废弃轮胎底部打孔或避免露天放置。下水井做好防蚊封堵,条件允许时将明沟改暗渠。
二、巧灭蚊,降密度:科学方法保安全
(一)选对工具除成蚊。室内可使用合格的杀虫气雾剂、蚊香液、盘香等;用发烟灭蚊片或全屋施药时,先关门窗,人员离开,30分钟后开窗通风再进入。发现成蚊滋扰,及时开展室内灭蚊,也可配合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工具。
(二)特殊人群多留意。电热蚊香液需垂直插插座,避免侧放、倒放;有儿童、孕妇的家庭优先选低毒产品;幼儿避免长期处于驱蚊花露水环境中;化学灭蚊产品放在儿童、宠物接触不到的地方,远离火源,防误食、防火灾。
三、重防护,少叮咬:个人措施要做好
(一)穿衣有讲究。外出或在蚊虫多的地方,尽量穿宽松、浅色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避免穿黑色、蓝色等深色或鲜艳衣物,以防吸引蚊虫。
(二)物理设屏障。室内装细密纱门、纱窗,定期检查修补破损;睡觉时用网眼细密、缝合牢固的蚊帐,四周掖好防缝隙,婴幼儿家庭建议选带防压杆的蚊帐。
(三)驱蚊用对药。可选用含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蚊喷雾或液,喷在衣物外层或皮肤暴露处,避开眼、口、鼻。驱蚊效果一般不超6小时,浓度越高持续越久但毒性也越大,务必按说明书使用。
四、外出严防范,归来细观察:筑牢健康防线
(一)避开高危时段与区域。蚊虫清晨、傍晚及夜间活跃,尽量避免此时段外出;必须外出时,别在树荫、草丛等蚊虫密集处久留,优先去空旷通风场所。
(二)随身带“防护盾”。可携带便携式蚊帐帐篷,休息时搭建防蚊空间;随身携带电蚊拍,及时驱赶蚊虫。
(三)科学使用驱避剂。按年龄选合适浓度的驱蚊产品,户外活动每2—4小时补涂一次,有风时可增加频率;避免在封闭空间或食物附近喷洒,远离明火。
(四)出现症状早就诊。去过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归来后2周内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肌肉关节痛、皮疹等,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蚊虫接触史和旅行史,以便早诊早治。
市民朋友们,防蚊灭蚊关乎每个人的健康,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参与者。让我们从清理每一处积水做起,让“灭蚊”成为家庭日常,让“防叮咬”成为出行习惯,共同守护干净家园,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添一份保障!
重庆市江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重庆市江津区卫生监督所)
2025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