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15 作者:王茜 王楠2023年01月31日
医院医技大楼
开展实地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援沪医疗队凯旋回津
开展教学查房比赛
开展“全国爱牙日”科普宣教进校园活动
科研教学及规培基地综合楼项目(效果图)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2022年,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按照“疫情要防住、救治要保障、发展要安全”的指导思想,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奋楫扬帆、笃行不怠,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这一年,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把握成为重庆市首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的契机,强化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积极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2021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该院全国排名489名,比2020年提升了109名。四级手术占比、CMI值、微创手术占比、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这一年,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学科建设呈新局面。普外科成功获批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临床药学抗感染药物”获批重庆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医院还对一大批临床科室进行了整合优化,构建了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学科发展新格局,为医院由临床型向高质量研究型教学医院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年,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2名博士后分别成功申报重庆市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重大“医工融合”重点项目立项1项,一般项目立项2项。院企合作项目获科研经费100万元资助,首次突破单项经费100万元。药物临床试验研究项目5项。科研经费总额达401.2万元。
这一年,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全力保障医疗救治,全年总诊疗近130万人次,出院5.5万人次,手术1.5万人次,抢救危重病人1772人次。
这一年,面对疫情冲击,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全体干部职工英勇逆行、主动作为,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用最小的防控代价,夺取最大的阶段性疫情防控胜利,将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奋力书写在了帅乡大地上……
凝心聚力,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前进的动力来自坚定的信仰。2022年,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把讲政治放在首位,狠抓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等,凝聚起上下一心、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召开党委会29次,“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研究讨论议题183项,中心组学习14次。巡察整改综合评估整改、大型公立医院巡查、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等大型检查全面完成。 意识形态更加牢固,改造医院文化长廊,完善院徽设计,建立打造“网上院史馆”,开设“历史文化”专栏。精心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打造党建品牌,突出典型示范引领,开展“双比双创”活动,组织“医路心向党 强国伴我行”知识竞赛,开展“我为同城化发展做贡献”主题党日实践活动40余场。从严治党更加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开展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开展廉政教育和“以案四说”警示教育等。
奋力拼搏,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2年是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奋力拼搏、乘势而上的高质量发展关键期。该院立足长远、统筹兼顾、科学精准制定规划,推动医院提档升级。
重点工程循序推进。一是努力推进科研教学及规培基地综合楼项目建设,现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二是积极推进其他工程项目建设,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改扩建项目、门诊医技楼中央空调项目、妇科六楼装修改造和体检中心VIP改造项目、外科八楼改造、创伤中心病房改造、高压氧舱维修改造、儿童医院停车场改造等20个工程已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总计投资超过2000万元。美丽医院建设装修改造项目正有序推进。
精益求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不断加强专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增设创伤中心、健康管理中心VIP部、肾脏与风湿免疫科、内分泌代谢科、乳腺甲状腺外科、胃肠外科、科技外事部、教务部;调整原骨一科和骨二科为骨关节外科、脊柱外科;整合消化科、内镜中心为消化内科,神经内科一病区、神经内科二病区整合为神经内科;整合了质管办和医务部;对心内科更名为心血管内科、耳鼻喉科更名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皮肤科更名为皮肤性病科。
医疗质量做实做细。完成33个病区核心制度和病历质量、8个科室专科质量督查,共督查点评住院病历3039份、门诊病历1990份,每季度召开医疗质量通报例会,完善围手术期等管理制度修订,开展非计划再次手术自查、工伤保险协议服务协议自查等工作。
优质护理精益求精。一是加强护士队伍内涵建设,全院护士797人,持续夯实“三基三严”培训。统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合并儿科、神经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3个护理单元,增设肾脏与风湿免疫科和创伤中心2个护理单元,助力学科建设与结构调整。二是巩固护理质量管理成效,充分发挥“三级管理”体系作用,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质量监管,创新建立“护理优良事件管理制度”。三是优化服务流程,多维度开展满意度调查工作,多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加快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
科教协同,助推医疗事业高水平发展
健全科研管理体系,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规范开展伦理及科学性审查工作,完成105个项目伦理审查,完成88项科研项目科学性审查,科研项目结题23项。培育壮大科研队伍,提高科研工作积极性,开展科研能力提升培训6次,全年发表论文87篇,核心期刊及以上59篇,占比68%,其中有33篇SCI,JCR一区有7篇、JCR二区12篇,均创医院历史新高。获批国家专利49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医院发明专利实现零的突破;编写专著15部。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邀请专家到医院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知识培训2次。
完善教学相关文件,制定《教学管理委员会章程》。强化师资培训,院级培训800余人次,市级及以上培训155人次。投资300万元建设的内、外科智慧直录播病房、智慧理论教室及智慧直录播技能培训室,通过市卫健委验收并获得好评。全科医学科、内科、超声医学科、麻醉科、急诊科等专业住培基地顺利通过国家卫健委评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创新突破,获批国家级继教项目4项,举办继教项目95项,外出参加各类培训共527人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达标率97.65%。抓好教学常规工作,理论教学逐步推进,接收实习医学生129人,招收37名住培学员。逐步拓宽研究生教育范畴,新增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8位,博士后指导老师2名。
内增外扩,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全院在职员工1784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5人),退休职工332人。员工学历和职称持续优化,硕士及以上人员227人,同比增长9%,其中博士17人,硕士215人;国家杰青1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1人,江津区Ⅱ类人才2人,正高级职称49人,副高级职称139人,中级职称531人。健全医务人员引进、培养和评价机制,成功柔性引进5名专家人才及团队,全职引进博士人才4名。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18人完成第四期后备人才结业考核,4人参加重庆市卫生系统第八期英语进修班。李华、江德全、冯华国3人入选2022年区县医学头雁人才。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吴春蓉获江津片区“青年科技之星”荣誉称号,我院获江津区“人才伯乐”铜牌。人才对口帮扶支援,37名到乡镇支医,10名区聘镇用。
勇担责任,医院形象不断提升
积极完成医疗援助任务,9名援藏队员对口帮扶西藏芒康县人民医院,接收芒康县人民医院10名医务人员来院进修。稳步推进医联体工作,完成区委、区政府指令性医疗保障任务239次。
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累计派出30人支援上海,779人先后支援重庆高新区、渝中区、重庆大学、市公卫中心、市级方舱,投入1200余人次参与医联体镇街、城区大规模核酸检测等工作,为江津区、重庆市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以来,医院发热门诊累计接诊7742人次,儿童发热门诊累计接诊2.4万人次,发热CT累计筛查1113人次;工作人员核酸检测29万人次;环境监测采样11054管;新冠疫苗接种23万人次。累计为江津区、周边区县和四川省进行核酸检测97万管,1330万人次。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一是对困难人口等特殊人群继续实施“绿色通道”“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工作,“先诊疗后付费”共结算1154人。开展33个病种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大病贫困患者救治“应治尽治”,收治大病专项救治贫困患者257人次。二是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选派1名骨干人员参与中山镇白鹤村乡村振兴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稳步发展。
展望未来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2023年,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本版图文由王茜 王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