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中医院 奋力扮靓中医“新画卷”

版次:17    作者:苏展 陈畅 严雪梅2023年01月31日

时代在不断前行,中医,这一中华民族独有的瑰宝也在传承中有序发展,与现代医学接轨,为人民健康服务。2022年,区中医院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医、教、研为抓手,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致力于中医药传承发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与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斐然,在这幅巨大而古老的“画卷”上挥洒出了全新的画面。

在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古有扁鹊少时学于长桑君,口口相传,代代而兴。时至今日,区中医院不仅传承着先辈留下的古老医术,更与现代医学充分结合,不断发扬光大。

2022年12月10日,一场以“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命名的“学术思想传承暨‘醒脑开窍’针刺法培训班”在区中医院举行。

这已是“石学敏院士”命名的这一培训班在该院举办的第四期。

“不仅是培训,医院建有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学习针灸、推拿有良好的平台。”副院长刁鹏从1992年开始就从事针灸、推拿和康复理疗临床工作,谈到这些时如数家珍。

事实上,这只是区中医院在“名医建名科,名科兴名院”的“三名”发展思路下,建立的众多名医工作室(站)中的一个。

近5年来,区中医院坚持构建中医师承教育体系,并以此作为传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抓手。除外聘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建立“院士工作站”外,还先后外聘全国名中医郭剑华、王辉武教授建立“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外聘全国名老中医周天寒教授建立“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全国基层名中医张安富建立“全国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等,让众多医务骨干人员获得学习提升的广阔平台,进而在医疗服务中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的服务更多患者。

传统中医药的广泛应用,也赢得了更多患者的认可。2022年,区中医院中医药服务47687人次,较2021年增长了86.01%,中药饮片使用率35.12%,较2021年上升2.01%;住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77.4%,较2021年上升6.08%;住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比例91.16%,较2021年增加了4.71%;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为29.88%,较2021年增加了6.72%。全院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技术25项,实施中医护理方案31个,与此同时,更广泛地向药物使用拓展,传统的丸、散、膏、丹出现在更多患者手上,医院开发的健脾“棒棒糖”、特色药茶、阿胶膏、养身膏方等受到众多患者欢迎。仅在2022年的疫情防控中,区中医院根据传统中医原理配制的新冠预防方就服务患者16925人次,新冠治疗方服务患者2587人次。

引进来走出去更用得好

人才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也是区中医院2022年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

“2022年以来,医院先后引进各类人才31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12人,分别充实到临床、医技、护理等各个科室。”区中医院分管人才工作的副院长赖平介绍,这些新引进的人员绝大多数是“90后”,为医院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

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专业的廖丽就是其中之一,27岁的她加入区中医院后,成为外一科医师。

“虽然年轻,但她对患者细心,在专业上又肯钻研,非常受患者和同事的喜欢。”区中医院外一科负责人唐元贵对这名初出茅庐的同事给予了相当肯定的评价。而与他的肯定相匹配的是,在不到一年的工作时间里,廖丽就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CSCD论文2篇、科技核心及其他统计源论文2篇,获得江津区科技局项目立项1项,为医院临床诊疗水平提高提供了有力推动。

“人尽其才,无论新人、老人”这是区中医院领导班子秉承的工作思路。在不断完善人事管理办法,以制度激励人才成长和学科发展的同时,医院积极推动后备人才储备,派出41名医护人员到全国各大型医院进修培训,选拔培养13名德才兼备的护理骨干和医疗骨干,建立骨干人才库。

工作于区中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的周双就是骨干医师人才库中的一员,从事肾病工作八个年头的他专业技能突出,曾获得重庆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突发中毒事件处置”个人一等奖及全市卫生应急技能标兵称号等荣誉。“肾病领域需要的专业技能,加上医院打造的环境和空间,对我是一种‘倒逼式’成长,没人会躺在过去的资历上休息,而是无时无刻不警醒自己钻研。”周双说。

人才引入激活学科建设。2022年,区中医院获批重庆市中医名科1个、获批建设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1个,在建重庆市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4个。临床教学工作中一个教改项目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成功立项江津区科技局科研项目10项,江津区中医药专项科研项目22项。申报重庆市科卫联合项目和市卫健委科技项目共计7项。成功立项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改项目2项,遵义医科大学与科技学院教改项目1项,贵州省教改项目1项;获评重庆市名中医1人。

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质

2022年,区中医院不断强化“内功”,临床诊疗技术捷报频传,辐射全区能力不断强化。

2022年,区中医院成功运行纤支镜下球囊扩张技术,成为市内具备该项技术能力的少数几家区县医院之一。该技术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瘢痕、肺炎以及肿瘤等导致的支气管狭窄,有效缓解患者因支气管狭窄引起的呼吸困难等症状,不仅无创伤且简便安全,安全性也较高,且患者花费较小,有效服务了众多相关患者。

“医院全年开展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纤支镜肺活检技术等新技术、新项目19项。”区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曾宏介绍,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成功运用,医院服务患者能力持续提高,2022年全年开展三级手术1885台次、四级手术934台次,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下降为10.87天,较2021年减少0.76天。2022年年初,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授予医院“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防治卒中中心”,2022年4月,医院成立基层版胸痛中心。医院确立心病科、脑病科二病区等5个病区试点创建“人文关怀试点病房”,开展服务流动红旗评选、“我来当病人”换位就医体验等创新工作,护理服务工作全年共获锦旗35面、感谢信215封。

内外兼修,全面提质。作为全区“医共体”组成单位,区中医院在对外辐射上围绕“医通、人通、财通”等“三通”建设不断推进。全年推进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下转2042人次,续签4家医联体单位协议,新增医联体单位1家,依托中医馆建设项目,为各卫生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畅通“检查检验”绿色通道,全年先后为基层医联体单位患者提供MRI、CT、彩超、病理检查和部分检验项目共计120余人次,为医共体内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先后派出8名“区聘镇用”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派驻12名医护人员对口帮扶彭水、酉阳县中医院,派出医护人员18人对四屏镇卫生院、中山镇卫生院进行暑期“潮汐式”医疗援助等,接收外院进修人员17人次,受到了患者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一致好评。

“2023年的新篇已经铺开,面对新使命,我们将继续以更昂扬的姿态、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新的发展中。”区中医院党委书记黄静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区中医院将以更高质量的服务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用心打造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医院,为“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贡献更大的中医力量!

本版图文由苏展 陈畅 严雪梅提供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