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20 作者:吴刚 付茂勇2023年01月31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2022年,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及市区两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力实施提质培优计划,推动“双优”学校建设,持续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以高质量职业教育肩负起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服务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建设。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激活办学治校动力
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建三创三联”为核心内涵的机制推动教育培训同向发力、互促互进。
强基固本铸格局,凝心聚力促发展。通过建立“党委+支部”联系机制,“支部+专业”工作机制,“支部+项目”保障机制,形成了“党委+行政”“支部+专业系”“党员+教师”三级联动、双融双促的党建治理链条,引领推动学校通过验收正式成为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学校,成功创建重庆市优质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项目(A类)建设单位,综合办学实力稳居全市前列。2022年,学校党建品牌建设、理论文章在市级党建期刊《红岩春秋》和中管院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今日重庆网等主流媒体发表。
立德树人担使命,培根铸魂育新人。通过党委创品牌,建设一流党群教育服务中心,支部创堡垒,“双培双带”铸强“双师型”队伍,党员创标杆,“八个一”工程彰显示范作用。11名党员教师获评重庆市“技术能手”“用工保障先进个人”及江津区“五一劳动奖章”“师德榜样”“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56名党员教师受到全区记功、嘉奖。毕业生专本科上线人数1169人,升学率达99.4%,知名企业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稳定满意率均在95%以上。
服务地方勤作为,育训并举展形象。通过校地党建联建,助力基层治理;校企党建联建,促带产教融合;校村党建联建,服务乡村振兴。学校党员累计服务联建社区群众3216人次,联合先锋镇、西湖镇等共建“新农学校”2所、田间学校3所,投入帮扶资金2万元,购买、代销农产品8万余元。牵头组建的重庆市江南农民就业创业培训集团年培训农村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80000余人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出了积极贡献。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7个方面25个具体任务落地落实,扎实开展重庆市“双优”项目建设和中期迎检工作,按进度完成中期建设目标任务验收要点1047个,完成率100%,并以项目建设带动学校各项工作产生“增值效应”。
2022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信息化支撑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项目首批共同体成员单位,机械制造技术、电子电器运用与维修“双基地”,汽车制造与检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实训基地,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完成建设任务或通过市教委验收,焊接、汽车涂装实训基地成为世界技能大赛市级集训选拔副基地,“江南东科模具制造学院”成为市级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新增成为重庆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项目,会计事务、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3个专业成为重庆市中职优质专业建设项目,已建成市级以上重点(骨干)专业9个,重点实训基地11个,国家级、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7个。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华职教社公众号、今日头条、《德育报》《重庆日报》、华龙网等国家级、市级主流媒体22次宣传报道学校教育改革经验,促进了学校在硬件、软件、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教学科研工作 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师资是强校之魂,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学校大力实施“技能大师”“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蓝之约”等培养工程,通过个性化培养、传帮带、教学竞赛、企业实践等,培养出一批在市内乃至全国、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是由教育部主办,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事体系的职业院校教学类最高级别赛项,是展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高舞台。2022年,学校教师参加重庆市中职教学能力比赛、班主任能力比赛、优质课竞赛获4金1银5铜,曹琴琴团队代表重庆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一等奖(全市4个),学校连续五年代表重庆参加国赛并已获12金7银3铜,参赛成绩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教师主持研究成果获重庆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主持《以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为载体深化“三农”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课题立项,成为重庆市教育综合改革第八批试点项目(全市中职3个);主研市级以上科研课题7个,开发新型实用专利3项,在市级以上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编写出版各类教材16门,其中《汽车钣金与涂装》入选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4门课程被认定为市级精品在线课程,47个微课作品在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微课作品评选中获奖(一等奖5个)。教师撰写案例入选“职业院校服务重庆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获评重庆市乡村教育振兴优秀案例一、二等奖。
实施“三化”德育改革 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学校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开展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知识竞赛,以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以“十防”为重点的专题讲座、主题活动、心理辅导、知识竞赛、卫生评比等,推动学生知识、技能、素养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纪律观念教育有机结合。
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立足高质量发展主题,创新构建喷灌、滴灌、渗灌为主要内容的“三灌浸润”育人新体系,依托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完善机制落实责任,推动课内课外协同,全员育人;精准施教,创新“智慧+”手段,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全过程育人;打造特色“砺”文化,促进人文与自然协同,全方位育人,培养“五有三型”江南人,开创“三全育人”新格局,学生满意度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2022年,学校12名学生获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学生参加2022年全国汽车流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重庆市选拔赛获2个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2个二等奖,金砖国家技能大赛获1个二等奖,重庆市第六届“渝创渝新”创新创业大赛获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选拔赛获2个三等奖,学校获“巴渝工匠杯”重庆市智能制造职业技能大赛2个“优秀组织奖”。
创新社会培训模式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育训并举,发挥专业和培训资源优势,举办花椒种植、重庆小面、富硒特色菜、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49期2100余人次。积极探索实践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终身教育融合发展新途径,与江津区鼎山街道、通泰门社区共建2个社区教育基地和1个老年学习中心,累计开展健康养生、信息素养、休闲技艺、家庭理财等培训348期17000余人次。
按照“1+3+5+N”模式建设江津区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和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携手重庆全方、重庆福高、重庆津地禾等农业企业共建3个集生产、教学、培训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劳动教育培训基地,培训规模10万人次,示范作用、孵化功能和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
2022年,学校承办江津区“津工精匠”杯职业技能大赛首届花椒采收项目比赛,培育的培训品牌“‘硒’望花椒”获评重庆市特色品牌培训项目,1门培训课程入选“重庆市首批百门老年教育课程进社区课程”,“校地合作矢志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受到市乡村振兴局充分肯定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题报道。
协同区域职教发展 服务成渝经济建设
学校联合永川、大足、荣昌等地职教中心开展渝西职业教育联盟定期教研、集体评课与交流互鉴,共同促进区域“三教改革”提质增效。
坚持“川渝一家亲”的理念,结对四川省泸州市江阳职业高级中学、江安县职业中学聚焦队伍打造、专业建设、基地共享、产教融合等方面不断深化校际合作,共铸职教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
赓续“江荥一盘棋”的共识,与荥经县职业高级中学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发展联席会第四次会议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工作会精神和《江津区教育委员会 荥经县人民政府职教发展合作协议》落地落实,深入开展交流互动4次,协同实施暑期骨干教师培训活动1次,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3个,辅训学生200人次,为服务“经济圈”,唱好“双城记”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朱云富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之年,更是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转化为‘大有作为’的奋进之年,学校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功成有我的使命感,紧扣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围绕建设“五地一城”和技能型社会新征程中做出新贡献,奋力谱写职教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版图文由吴刚 付茂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