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07 作者:贺鑫城2025年01月13日
江津-合江-习水-赤水签订跨区合作协议
区医保局联合区卫生健康委开展监督检查
智慧医保专区
医保窗口工作人员解答群众疑问
“两病”巡诊活动受群众欢迎
工作人员为群众宣讲医保政策
群众赠送锦旗
岁末年初,医保领域再出新动作,生育津贴“即申即享”服务给参保群众带来了新惊喜。
日前,区医保局发布通知,2025年1月1日起,随单位参保(含领取失业金期间)的女职工在我市定点医疗机构结算生育医疗费的,医保系统自动获取生育相关信息并计算生育津贴,由医保经办机构核定生育津贴后发放给参保女职工本人,参保人员或其委托人无需到医保经办机构提供相关资料进行线下生育津贴申报。
从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制度改革,到长期护理保险扩大待遇享受范围;从成渝两地实行缴费年限互认,到新增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从医疗费用手工报销网上申办,到药品追溯码全面推广……充满改革动力、涌动创新活力、凝聚协作合力——回首2024年,这正是全区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的生动写照。
这一年,待遇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参保群众的获得感更加丰实
“我原来没有办理‘两病’(糖尿病、高血压),每个月自己拿药要58.66元,去年9月份珞璜卫生院开展巡诊服务时现场为我办理了糖尿病资格,办了‘两病’后,我个人只花了9.76元,有医保就是好!”江津区珞璜镇参保人李福说。
江津区持续深化“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开展“四送”服务。镇卫生院每月固定选派专家或家庭医生为“两病”患者提供下乡巡诊服务,到各村(社区)开展“送医、送药、送报销、送政策”的四送服务,并现场为符合条件的“两病”人员办理认定资格,让“两病”患者在家门口感受到了看病、拿药、报销、知政策的“一站式”服务,极大减轻了“两病”患者门诊用药负担。试点扩面镇“两病”患者集采药品使用率达95%以上,门诊就诊率达75%以上,血糖血压控制率达80%以上,群众满意度达90%。
“两病”患者医药费用的降低,得益于我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的落细落实。自开展集采工作以来,我区共落地执行带量采购药品累计20批次共756个品种,落地执行带量采购医用耗材累计28批次21种。2024年,全区公立医疗机构采购集采药品20096万元,采购中选耗材3459万元,集采药品平均降幅超过50%,集采耗材平均降幅超过70%,预估节约医保基金和减轻群众负担超过2.8亿元。
据悉,目前集采药品涵盖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抑郁、肿瘤、癫痫等各类临床常见病、重大疾病治疗用药。集采耗材涵盖冠脉支架类、人工关节类、人工晶体类、心脏起搏器、口腔种植牙、骨科脊柱类、心脏介入电生理类等。
为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用好“三重制度”保障政策,我区加强困难人群因病返贫致贫监测,精准识别救助对象。积极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的分类资助参保,确保两类人员参保率不低于99%。目前,全区直接医疗救助26.59万人次,支出救助金6220.17万元,困难群众资助参保8.53万人,支出资助金2970.79万元,有效降低群众因病返贫致贫风险。
医疗保障获得感越强,群众的参保意愿越高。江津区创新开发“医保全民参保一件事”,已实现“一地创新,全市共享”,持续赋能参保工作。2024年度全区参保人数138.89万人,其中居民医保109.45万人,职工29.44万人,医保综合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6%以上。
这一年,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持续提高,基金安全的防线更加稳固
当前,医保改革正逐步进入深水区,如何在“保基本”的基础上守好基金承受能力的“底线”?如何确保每一分“救命钱”都花在刀刃上,满足广大参保人就医需求?这需要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DRG实际付费。
区医保局牵头成立DRG改革扩面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DRG付费改革扩面工作。目前区中心医院、区二院等13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已纳入实际付费,一级医疗机构DRG付费改革已全面启动。
区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控费”,而是引导医疗机构聚焦临床需求,采用适宜技术因病施治、合理诊疗,避免大处方、滥检查,更好保障参保人员权益,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运行。以江津区中心医院为例,2024年住院次均费用降低10.14%,平均住院日6.61,较2023年同期降低了9.98%。
25家次医疗机构被单独约谈,20家医药机构被中止医保协议,62家医药机构解除医保协议……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为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全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打击医保基金欺诈骗保行为。
区医保局下发问题清单,组织全区医药机构开展自查自纠,督促医药机构认真落实医保基金使用自我管理主体责任,96家定点医药机构自查自纠退回医保基金917.24万元。通过开展打击欺诈骗保“百日攻坚”专项整治,整治冒用死亡人员信息、频繁住院、聚集刷卡、“门诊住院化”“体检式住院”等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欺诈骗保行为。联合区卫生健康委、江津区市场监管局等开展现场检查,严厉打击虚假诊疗、虚假购药、倒卖医保药品等。全年共开展集中警示教育3次,公示曝光查处案例30例,向纪检机关移送问题线索4件,向公安部门移交案件线索1件。2024年,市医保局通报医保基金综合评价情况,我区获得全市第二名的成绩。
这一年,医保经办服务提质增效,为民服务的底色更加鲜亮
“这个小程序挺方便,可以了解医保政策、查看医保服务网点地图,还能直接跳转到医保码和异地就医备案这些链接。”前来医保窗口办理业务的王女士对区医保局推出的“江津智慧医保”评价道。
据介绍,区医保局自主开发了“江津智慧医保”便民小程序,可提供政策解读、办理指南、常见问题答疑等服务,推出经办服务网点地图,整合医保码、异地就医备案、渝药易购等功能,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医保服务。
为更好服务群众,打造江津特色经办服务品牌,各级政府财政投入资金603万元,纵深推进经办业务下沉标准化建设,夯实由1个区级、30个镇(街)、301个村(社区)组成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医保经办服务体系。目前镇(街)可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和变更登记、信息查询和个人账户管理、异地就医备案等7项高频业务,村(社区)业务帮代办医疗费用手工(零星)报销、生育保险待遇核准支付等15项业务。区医疗保障事务中心被评为“全市医疗保障服务窗口示范点”,白沙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医保服务点、先锋镇夹滩社区居民委员会医保服务点被评为“全市医疗保障基层服务示范点”;江津区中心医院被评为“全市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示范点”。
为进一步完善“15分钟医保服务圈”,区医保局与高校、医疗机构、园区(企业)、金融机构合作共建“医保服务站”12个,依托“重庆医保基层服务平台”,为参保群众提供就近受理、帮办、代办及咨询服务,切实发挥社会力量对医保公共服务的补充作用。
针对医保政策知晓率不高这一难点,区医保局创新制作医保宣传二维码7000余份发放至全区定点医疗机构和医保经办机构,摆放张贴在病房、药店和窗口的显眼位置,就医患者及家属扫码即可实现医保政策“码”上知道。重点在短视频上发力,在居民医保集中缴费期,发布了《你买医保了吗》《2025年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开始了》《居民医保看病怎么报销?》等7个参保系列视频,在“江津发布”微信公众号、江津网、最江津APP等投放,反响热烈。
这一年,区域协同发展展露新貌,医保发展的蓝图更加美好
2024年12月3日,江津区退休人员肖先生在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时,使用医保码直接报销了冠心病的门诊医药费。结算单上显示,其医疗总费用147.41元,医保报销了109.79元。
据悉,自2024年12月1日起,全国医保已正式上线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强直性脊柱炎共10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医保直接结算服务。江津区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累计达到1.86万人次,减少个人垫付1624.62万元。
截至目前,全区承担住院任务的55家医院纳入普通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766家定点医药机构纳入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41家医院纳入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61家卫生室(诊所)纳入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医保发展更加协同,签订江津-德阳、江津-合江-习水-赤水跨区合作协议,推进医保参保、信息共享、基金监管、异地就医、经办服务跨区域协作,全面构建省际边界区域医疗保障协同服务新格局。
本版图文由贺鑫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