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水利局 投资创新高!江津水利建设交出“高分报表”

版次:11    作者:吕晓、刘人铭2024年01月31日

山清水秀的江津 记者 贺奎 摄

浒溪公园 记者 贺奎 摄

志愿者沿江捡垃圾 记者 贺奎 摄

临江河开展清漂

水清岸绿的乡村 记者 贺奎 摄

水利工作,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

2023年,江津全年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7.01亿元,同比增长达72.5%,创历史新高;落实水利资金6.6亿元,同比增长136.1%,创历史新高;吸引社会资本2.1亿元用于水利建设,同比增长804.6%,创历史新高;鹅公水库数字孪生BIM技术被水利部评为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优秀应用案例……

一项项创历史新高的数据,带来的是江津在全市水利工作中的领先。在2023年市水利局开展的全市“赛马比拼”中,江津区以中央水利建设投资完成率达100%,获评全市第一;以重点水利项目开竣工验收率达100%,获评全市第一!

回首2023年,江津区水利局擂响建设现代水网的战鼓,深入实施水生态保护治理,牢牢把握水旱灾害防御主动权,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表里山河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山水连绵间流动着美丽乡村丰收的喜悦。

水利建设 投资创历史最高纪录

寒冬时节,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金刚沱泵站建设现场,工程车辆穿梭,水利建设如火如荼,呈现出江津现代水网建设全面提速的整体态势。

2023年,江津全口径水利投资、落实水利资金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资金,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水利工程公益性强,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常常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盈利能力弱等特点,经常遭遇投融资“堵点”。创纪录的建设资金从何而来?

“向上争取、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共同发力。”区水利局负责人介绍,去年,区水利局特别在精心谋划项目、向上争取资金上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2023年,区水利局积极向上争取水利资金5.15亿元,同比增长达184.5%。江津4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争取到国债资金1.11亿元,占全市中小河流项目获批国债总资金的25%。争取重庆市增发国债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项目资金3261.61万元,约占全市资金总量的11%。

此外,市水利局下达我区2023年三峡后续资金2.45亿元,同比增长181.6%。区水利局精心策划了“江津区长江干流珞璜段库岸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9个项目,被水利部纳入2024-2025三峡后续项目库,总投资4.08亿元,申请补助资金3.41亿元。市水利局下达我区2024年提前批三峡后续资金为3.33亿元,较2023年提前批增加2.04亿元,同比增幅159%。

“2023年,还有一大亮点在于,我们在水利融资上实现了首次破冰。”区水利局负责人说,区水利局在推进楠木坪水库建设工作中,多次与项目法人、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会商研究,制定明确楠木坪水库建设投资-施工图设计总承包(F+EPC)、项目建设-拥有-运营(BOO)等方案,首次实现我区社会投资人出资建设水源工程。

过去一年,在水利高投资、稳增长的作用下,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鹅公水库完成溢洪道、泄槽段、出水渠和消力池浇筑,并通过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验收总结;大碑湖、四方井、斑竹林水库完成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福寿岩水库可研报告已经水利部水规划总院复审;藻渡水库、长江干流重庆段防洪治理工程(江津区白沙段)、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进行……

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江河防洪治理……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让一个个项目在江津大地上扎根,集聚起水利支撑全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4年,区水利局积极谋划项目储备,拟争取上级资金项目19个,总投资约94.79亿元,其中国债项目16个,中央预算内项目3个,拟争取上级资金75.83亿元。新的一年,水利项目建设将继续跑出“加速度”。

水质提升 “民”为根本增福祉

走进蔡家镇大龙村,村民高泽寒正在自家院坝里用自来水管冲洗田里刚挖的新鲜蔬菜,为家人准备饭菜。

“以前天气干旱老是停水,隔一到两天水管放出的水都要经过沉淀后才能用,现在家里水管全天24小时都不会断水,水质也清亮,村里人用水和城里人没啥子区别啦!”高泽寒兴奋地说。

如今的蔡家镇大龙村,家家户户水自通,产业发展有保障,正是区水利局紧盯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的一个缩影。

去年,江津区印发《江津区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及维修养护工程,建立完善农村地区抗旱应急供水保障体系。

目前,通过实施项目建设,争取中央水利救灾资金4000万元,解决了约1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管网铺设295公里,新建蓄水池9座,加压泵站2座,更换消毒净水设备10套,惠及21个镇,改善了13余万名农村群众供水条件,过去“靠天”喝水的农村用水困境正悄然发生改变。

“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区水利局聚焦农村饮水安全和水质提升,通过加强净化消毒管理,全面配套完善消毒净化设施设备,开展水厂环境卫生清理,实施设备设施维修养护,对全区126处场镇及农村供水工程分类有序开展集中规范整治,着力解决农村地区水系连通和调节能力薄弱等问题,全面提升农村供水质量。

“2023年,我们共计实施农村供水保障、维修养护工程49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以上,规模化人口覆盖比例超过65%,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水质达标率提升明显,从2022年的55.3%到2023年的74.33%,提升了19.03%,特别是2023年下半年达到89.47%,群众对农村供水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得到大幅提升。”区水利局负责农村供水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进一步改善我区村镇居民饮用水条件,我区计划用7年时间(2024年-2030年)有序推进村镇供水资源整合,力争到2027年底前新建成6座水厂,巩固提升扩容及标准化改造44座水厂,以管网改造延伸互联等形式整合覆盖32座水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4%以上,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城乡供水一体化、规模化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88%以上,所有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稳定达标且均实现标准化管理。

防汛抗旱 牢牢把握灾害防御主动权

暴雨、洪涝……2023年汛期极端天气多发。江津区作为全市中小河流洪水智能预警处置事件试点区县之一,坚持“警”字当头、“防”字为先、“严”字为上 ,牢牢把握水旱灾害防御主动权。

2023年,全区共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10次、III级应急响应3次,通过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向各级责任人发送各类预警信息1.4万余条次,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期、《中小河流涨水风险提示》6期、《水情预警》11期、《重要汛情快报》30期,为科学决策、提早防范创造了条件。

关键时刻,科学调度,以举措的确定性应对汛情的不确定性。区水利局有效应对汛期“6.1”“7.4”“7.14”“7.28”“8.6”“9.19”6次区域性暴雨洪涝灾害,驴子溪、笋溪河、梅江河、飞龙河、塘河等5条中小河流7次超警以上洪水,全区未溃一堤、未垮一坝、未伤亡一人。

汛期雨水来势汹汹,旱情亦不容小觑。区水利局精准调度,防洪和蓄水两兼顾,采取疏、引、截、拦、提等措施,全年完成渠道管道的维修疏浚125公里,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并抓住每一次降水契机,引水入库、塘、渠、池,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多蓄水、蓄好水,管住水、用好水,在去年高温干旱的峰值时段,全区蓄水量仍达到50%以上。水利部对我区抗旱保供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趟趟汛前巡查,一轮轮推演备战,一场场视频连线,一次次研判调度,区水利局坚守对人民的铿锵诺言,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强化预警预测预报等非工程措施,让2023年防汛保安澜、抗旱保供水更有底气与信心。

生态优先 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

冬日的长江江畔,暖阳慵懒,碧水如镜;沿江而建的步道,干净整洁,曲径通幽;依水而生的江津,在一泓碧水中倒映出人水相亲的美好画卷。

近年来,区水利局深入推动河长制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对25条市、区两级河流开展常态化巡查。2023年,各级河长累计巡河32336人次,巡河完成率118.51%。

2023年,我区代表重庆市顺利通过了水利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考核监督检查,在接受水利部监督抽查的5个区县中排名第一。

水土保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2023年,全区水土流失防治400.15公顷,投入水土流失防治资金2.31亿元,高标准落实水土保持各项工作,在市对区经济考核工作中,我区水土保持工作未被扣分,并列全市第一。

2023年,我区高质量完成了临江河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通过了水利部幸福河湖成效复核评估。从建成堤防护岸103公里,到根治污染源4.3万余处;从打造沿湖沿河健身步道57.2公里,到编撰临江河水文化集锦……临江河已被建设成为“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的幸福河湖样板。

水网交织,河长责任体系亦交织。区水利局搭建“川渝护水联盟”,常态化开展全区跨界河流联合巡河、联合保洁、联合执法等工作。在2023年第四季度璧南河河长制工作推进会上,时任市政协主席唐方裕对江津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2023年,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持续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区水利局强化管控水域岸线,整治“四乱”问题持续发力。组织河道采砂执法巡查70次,巡查里程9419公里;拆除违规涉河建筑约2358平方米,清除建筑垃圾约5.4吨;清理河道6.2公里,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109.6亩……

同时,系统谋划水旱灾害防治与水资源保护,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实施整条流域系统、综合治理,以增强沿岸城镇、集中居民点、重要基础设施等防洪对象的山洪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为目的,提高河流自净能力,维护河道生态平衡,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

在江津,治理污水、腾退岸线、恢复生态,一系列强有力举措让河湖重焕生机,水常清、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由吕晓、刘人铭提供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6

  • 47

  •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