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41 作者:苏盛宇、周旭2024年01月31日
慈云镇新貌
年猪巡游喜气洋洋
慈云镇乡村土货进城直播
美丽院落展新姿
发展生态采摘农业
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
一条条道路宽敞平整,一湾湾溪水碧波荡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一座座院落焕发新颜……眼下,虽正值隆冬,慈云镇依然迸发着勃勃生机。一幅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尽情地铺展、延伸。
2023年,慈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勠力同心、开拓进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2亿元,同比增加8600万元,增长约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337元,同比增加1853元,增长约7%;城镇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52573元,同比增加4340元,增长约9%。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田园水乡·休闲慈云”魅力不断彰显。
坚持党建引领 凝聚发展合力
2023年5月以来,受持续干旱影响,慈云镇刁家片区饮用水源地红旗水库蓄水量持续下降,降至历史最低水位(库存仅2万立方米),水厂无法正常供水,“人水矛盾”成为刁家片区1.2万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面对缺水窘境,慈云镇坚持党建统领、分类施策、上下联动、双向发力,弥补“用水缺口”,解决“眼前之渴”。由镇党委牵头,启动实施一系列抗旱应急调水补水工程,累计投资233万元新建应急水源地饮水管道2组,引调位于白沙渝津水厂的供水水源。同时,调用水车送水,因情施策,针对地势较高、应急水源覆盖不到的区域和无劳动力的老弱群体采取水车送水到点的方式保证群众生活用水,科学设置送水点、统筹安排送水路线,共计送水45天140余车次700余吨,解决了缺水群众的燃眉之急。
党建引领发展,党心凝聚力量。2023年,慈云镇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成立镇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和学习要求,推动主题教育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创新打造“党建引领、阳光慈云、慈孝同行”乡村治理模式。党建引领着力打造“四季党建”品牌。在全镇范围组织开展“好心人”“好儿媳”“好婆婆”等先进道德模范的评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突出“尊师重教”,募集善款10余万元成立慈云教育基金。设立“卫生评议示范榜”和“道德评议示范榜”,评选出“孝老爱亲”先进典型30名。
坚持产业先行 助力乡村振兴
“大家好!欢迎来到慈云小园直播间。今天给大家分享我们村的羊肚菌、红苕粉、土蜂蜜,都是纯天然绿色生态的土货,品质非常好……”2023年11月23日,慈云小园“助农直播间”按时开播,慈云镇小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刁太祥端坐在直播台前,给粉丝们介绍起了当天的产品。
为破解优质土特产困于乡村的窘境,2023年,小园村在区委统战部帮扶集团的帮扶下,建立起江津首个由村集体经济运营的助农电商平台。小园村电商平台采取“图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模式,在村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产品图片展区与视频直播室,架起乡村电商桥梁,让土特产“触网出圈”,为群众增收提供强大动能,吹响了乡村振兴“共富曲”。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产业兴则乡村兴。慈云镇地处江津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2023年,慈云镇积极服务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提高农业质量,提升农业整体效益;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布局,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多种农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全镇花椒、花卉苗木、小水果、水产养殖等特色效益农业规模近3万亩;有农业企业19家,注册家庭农场47家,种植养殖大户25个。
坚持环境改善 村民幸福升级
一条条道路宽敞平整,一间间店铺规范整洁,一湾湾溪水碧波荡漾。2023年以来,慈云镇居民发现,路上的白色垃圾少了,商贩以街为市现象少了,农贸市场有了,标准公厕有了,身边的环境越来越美了。慈云镇悄无声息发生大变样的背后,是慈云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取得的成果。
每周定期召开创卫工作推进会,由各责任部门、村居汇报交流创建工作情况;镇创卫办按照市级卫生镇标准,定期监督、检查各项创建任务,每次采用拍照、摄像方式,记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督查单,提出要求,限时整改……健全的组织,有力的保障,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良好机制,使得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得以扎实有序推进。
此外,慈云镇大力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深入开展“清洁村庄”“美丽院落”等创建活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库)长制”,严格落实属地河流、山坪塘的保护和管理,狠抓垃圾、污水综合整治;进一步推进国土绿化工程,巩固市级卫生城镇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成果,让群众享受更多“生态福利”。
2023年,慈云镇共评选出“卫生清洁户”57户、“美丽院落”42个、“美丽家园”90户。积极发动1000余群众参与到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中,清理垃圾300余吨,修建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共31个,制作乡村治理积分制宣传栏11个,印制宣传单8000余张,增强群众主动参与意识。“创建只是手段,创建的真正目的是改变镇村面貌,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慈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初检已通过,全镇将持续开展查漏补缺,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坚持文化强镇 建设和美乡村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杀年猪这一文化习俗已经拥有2000多年历史。杀年猪、喝刨猪汤,是慈云镇年关的传统民俗之一,蕴含着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近日,慈云镇第七届生态年猪民俗文化节在凉河村便民服务中心广场举行。
活动现场,慈云镇群众自编自演、自说自唱,民族舞蹈、歌曲联唱、移风易俗小品……各种民俗节目轮番上演,热闹喜庆,年味十足。以此为契机,慈云镇还对“好婆婆”“好儿媳”和“慈云好心人”共19人进行表彰,以榜样力量倡导文明和谐家风、营造良好村风民风、弘扬文明新风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了“党建引领·阳光慈云·慈孝同行”服务品牌。
文化的繁荣丰富了慈云人民的精神家园。如今,年猪文化节已成为慈云镇较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年俗文化品牌,为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愿景贡献力量。2023年,慈云镇大力健全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引领新水平。组织实施各类讲座、培训、文体活动29余场次;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服务活动24场次,放映惠民电影72场次;举办江津区老年人2023年津南津西片区文体交流暨江津区全民健身月活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分激活了乡村文化发展中潜在的群众力量,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引领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树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
本版图文由苏盛宇、周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