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43 作者:江波、戴杰灿2024年01月31日
猫山西瓜节销售现场
萤光点亮乡村行动
产业奖补,助农增收
嘉峰议站联席会
主题教育宣传走进党员干部
“茶香一条街”茶叶展销
笋溪河畔新嘉平
2023年,嘉平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江津区“五地一城”建设,大力实施“1234”发展思路,艰苦奋斗、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建设和谐美丽嘉平。
回放镜头,一帧帧精彩画面跃入眼帘:去年全年嘉平镇各项指标按序时进度推进,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9亿元,同比增长9.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5%、9.2%。
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嘉平人正在用实干书写。
聚焦急难愁盼 增进民生福祉
过去一年,嘉平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民生实事“提、议、决、办、评”闭环机制,探索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社会事务推进模式。
以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工程为例,嘉平镇在推动过程中,坚持“民事民提”有针对、“民事民议”有方向。党员干部们走进农户家里和田间地头,了解群众诉求,与群众共同讨论安装路灯的数量及位置等细节问题。通过“摸底”,决定在388户群众大院和12处公共场所安装首批太阳能路灯400盏。
随后,该镇以“政府牵头、群众补充”为原则,同群众一道协商解决路灯安装经费,群众募集资金11万余元,政府自筹资金24万余元,村民自愿监督路灯安装、参与后期维护,确保“民事民决”更顺畅,“民事民办”更高效。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对此,该镇客观推动“民事民评”,得知路灯安装深受群众拥护,遂准备启动第二批路灯安装计划,初步摸清558户群众需求,正在有序推动项目实施。
“我们还在民生事项实施前期、中期及结束后分别召开居民意见征集会,让群众需求得到更及时、更高效的处理,使‘提、议、决、办、评’闭环机制运行更加流畅。”采访中,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民生实事闭环机制,让当地民生实事得到有力推进。目前,该镇完成渝赤叙高速公路建设征地拆迁任务,项目已开工并按序时计划建设,完成笋河公园的提档升级改造,完成滨河两岸绿化提升和步道清理整治,场镇绿化、美化不断升级。推动四个村五个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工程建设,建设大垭村、紫荆村农村公路项目,完成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升级改造嘉平镇污水处理厂、大垭污水处理站等。
“1+2+3”工作法 “鼓”群众荷包
“得益于全镇实施的‘1+2+3’工作法,我们有无数的‘萤光’为大垭护航,大垭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去年10月,在嘉平镇大垭村举行的“萤光点亮乡村行动”项目启动仪式上,城市客户代表感动地说。
这不是个例。去年,镇党委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工作主线,大力实施“1+2+3”工作法,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张计划”明目标。每年镇级部门统一设计每户收入计划样表,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入户与群众共同商议,量身制定一张增收计划表。
“两项管理”攻难点。实行月核算收入工作法和季例会研判问题工作法。由帮扶责任人在每月走访的时候和群众算账,收集反馈影响当月收入指标完成的主客观因素并谋划下月的增收路径。由镇分管领导每季度召开专题会,围绕持续稳定增收研究部署,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和突破。
“三个责任”促落实。村党组织责任落实,把脱贫群众收入目标纳入各村乡村振兴专项考核内容;帮扶责任落实,把帮扶责任开展工作情况纳入干部年度综合考核;领导责任落实,镇领导班子成员对所驻村的脱贫户实行全员包干。
为了让“1+2+3”工作法更好落地推动,该镇还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275户脱贫户户均增收1000元。实施11个衔接资金项目,糯玉米种子、西瓜种苗、蛋鸡发放到户,发放产业奖补资金。持续跟踪服务“萤光点亮乡村行动”代养增收项目等,去年,全镇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8.9%。
党建统领 多措并举持续发力
“我们在各农家大院开展自治,庭院经济也被发展得红红火火,仅白家嘴大院,就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圈舍30余户,带来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昨日,说起基层治理的“新点子”,天水村相关负责人拍手叫好。
推动基层治理,嘉平镇频亮新招。去年来,该镇坚持党建引领,多措并举推动基层治理持续发力:以“自治+院落制”方式建成1个美丽院落。设置“紫荆议站”议事点8个,干部群众齐聚一堂,共谋乡村建设,畅通了村情民意,引导村民协商自治、化解矛盾纠纷,转变群众“旁观者”的身份,调动起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与綦江区中峰镇联合在毗邻区域设置1个特设网格,建立“嘉峰议站”,整合联合自治、联合调解、联合巡防、联合治理、宣传联动等机制,探索新时代边界地区的联合自治模式。以“法治+宣传”方式,开展大型法治宣传、文艺活动20余场次,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4次,新建法治宣传长廊(栏、墙)3个,设置10个调解委员会、1个联调联处室。以“智治+网络”方式,整合“公安专网、视频专网、党政内网、互联网”四网,公共空间新增监控点位45个、摄像头64个,配备“和对讲”10部。
多管齐下,该镇社会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显现。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先后发现处置网格各类事件213件,办结率达100%,处理各类纠纷调解188件,极大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政府搭台 三产融合激发活力
去年7月15日,江津区“第五届猫山西瓜节”在江津万达广场举行。短短1个小时,1.2万斤猫山西瓜被一抢而空。活动中,“吃瓜”“摘瓜”等活动不仅让游客们乐在其中,同时也提高了嘉平猫山西瓜的知名度。
近年来,嘉平镇紧紧围绕“1234”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西瓜特色产业,将猫山西瓜作为富硒产业的主导项目之一,大力推进电商进农村发展,利用电商、微商等建设猫山西瓜销售网络,将猫山西瓜远销全国各地。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发展。为壮大当地特色产业,去年嘉平镇致力于三产融合,通过政府搭台,以茶果为媒,以节扬名,以节聚势,让当地产业发展无忧。
行动方面,嘉平镇举办猫山采茶节,组织9家当地茶企线上线下开展销售,开展“猫山斗茶大赛”,茶叶销售现场签约订单42.4万斤,累计成交额1620万元。李市、蔡家、嘉平三镇100余名农民开展富硒土特产的展销,推广本土农副产品线上销售平台“嘉里果蔬”小程序。通过江津融媒视频号等媒体直播吸引25万余人;形成生态茶园旅游观光、采茶制茶农耕体验的茶旅融合模式。寒坡村集体经济公司承办猫山西瓜节,吸引1000余人参加活动,销售西瓜2.4万余斤,销售各类富硒土特产600余斤,集体公司增收8万余元。全年产销各种小水果130余万斤,茶叶900余万斤。
奏响“协奏曲” 持续聚力赋能
寒冬时节,走进嘉平镇,处处呈现一片乡村振兴党旗红,生态宜居产业兴,治理有效民风淳的新局面。
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去年,嘉平镇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导向,锐意进取,奋勇争先,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有力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譬如在人才振兴方面,该镇致力于夯基固本、聚才引流、精培细训,培育“领头雁”,汇聚产业“致富人”,丰盈人才“蓄水池”,不断激活“人才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人才“活水”。截至目前,已挖掘乡土人才10人,引进外来优质企业业主共计2个,吸引各类投资3100多万元,带动就业100余人。
文化振兴也是亮点频频。该镇立足实际,不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度挖掘和培育先进文化载体,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目前,全镇涌现出陶福容等“好乡贤、好媳妇、好公婆”典型榜样,村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不断提升,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度融合。
乡村振兴还需要筑牢其相关的“四梁八柱”,用心奏响提质增效“协奏曲”,持续为振兴聚力赋能。去年,嘉平镇党委组织学习巩固衔接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工作会,专题讨论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有序推进撂荒地、土地非粮化整治,扎实开展“三大行动”及“第二轮集中排查”。
与此同时,该镇还新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5个,全镇开展机械化耕作1.1万亩,完成农机补贴182套,有效带动村集体增收。为探索壮大集体经济,该镇还通过发展电商经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当地农产品搭上网络“快车”不愁销。
本版图文由江波、戴杰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