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版次:21 作者:龙春梅、梁晓悦2024年01月30日
江津六中校园风貌
江津六中党委书记江娅琳在“双比双创”中进行党建品牌展示
“国培计划(2023)”重庆市小学骨干党组织书记研修班到江津六中接受红色教育
学生红色宣讲小分队
江津六中红色诗词墙
江津六中校史馆(效果图)
江津六中红色宣讲员巫继冕等宣讲红色故事
在重庆市江津区南部地区,有这样一所农村高完中学校:学校曾是解放前中共地下党“津綦边特支”指挥中心,《挺进报》曾在这里秘密中转,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红色基因的重庆市江津第六中学校。近年来,学校党委厚植红色土壤、培育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成为青少年和党员学习教育的“网红”打卡地,培育出一大批“忠诚、勇敢、团结、奉献”的师生队伍。
重庆市江津第六中学校,创办于1944年2月,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解放前中共地下党“津綦边特支”所在地和《挺进报》薪火传承的中转站。学校党委围绕“规范、活力、质量”+品牌的党建工作思路,立足学校红色资源,将党建工作与红色校园文化充分融合起来,打造红色党建品牌,引领教师队伍建设,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党建领导力、推动力和感召力,用革命火种点燃教师教育情怀,以红色党建点亮教师信仰之光。
一条红色路,党建品牌“亮”出来
青砖红墙、雕塑广场、石柱浮雕、红色长廊……每天早上,江津六中校园里的这条红色党建之路,引领着师生们开启新一天的梦想课堂。
一步一景、润物无声。从西门进学校,迎面可见的是向天培雕塑广场。1945年至1949年间,共产党员向天培、但林文夫妇受组织委派,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笋溪中学(江津六中前身)开展地下斗争,在这里创建了“津綦边特支”。迈步向前,红色长廊记载了江津六中的发展轨迹和革命历史。穿过长廊、越过操场,斜坡红墙上一首《沁园春·雪》气势恢弘。斜坡尽头,红色文化广场植入“红色诗词”“红色六中”“津綦边特支”“挺进报”等宣传物件。广场左侧的馥兰亭,是为纪念“津綦边特支”创始人而建,亭子旁边的纪念碑上镌刻的《馥兰亭记》,由津綦边特支老党员们集体创作,记叙了向天培、但林文夫妇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一处遗址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道遗迹浓缩了一段难忘的岁月,一件遗物闪耀着一颗赤诚的初心。这些红色资源铭刻了中华民族的集体历史记忆,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是党的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校党委狠抓红色资源的挖掘、开发工作,以红色资源为载体,打造红色校园文化,营造红色教育氛围,让师生跨越时空去触摸革命历史的脉搏,将红色历史记忆根植于师生的心田。学校面积300余平方米的“津綦边特支纪念馆”也将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建成后的纪念馆分三个展厅,将挖掘出更多丰富的史实和物件,更好追寻革命前辈的奋斗足迹,更加身临其境地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将校园打造成红色教育可触可感的“实践场”。
一支宣讲队,红色文化“活”起来
2023年9月19日,江津区教师教育现场教学点评估验收在学校紧锣密鼓进行,学校红色宣讲员讲述的“我身边的红色故事”感动着评审组一行。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这段话节选自革命烈士陈然被捕后写下的《我的“自白”书》,而他曾是《挺进报》特支书记,和学校有着历史渊源。教师宣讲员对这段故事的生动演绎,让在场的评审员无不动容。除了陈然的故事外,党外“布尔什维克”苏灿瑶、向天培与津綦边特支等故事经过深度挖掘,在宣讲后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最好的学习是讲述。2019年,学校党委成立由100余师生组成的红色宣讲队,旨在“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红色宣讲队通过进班级、进家庭、进社会,开展红色故事、党史知识、教育政策的“三进三讲”。他们积极参与剧本撰写和表演,以师徒结对等形式苦练内功,创新性地在宣讲中增加快板、情景剧、歌舞等,开辟了一条形式更鲜活、内容更生动的新路子,让红色历史、红色文化在视听盛宴中“活”起来。
一次次宣讲既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播,更是对教师队伍的淬炼。如今,这支红色宣讲队不仅在江津南部地区开展巡讲,还得到区教委和区委宣传部的邀请,分赴津中、津北等5个片区进行党史故事宣讲10余场次,受众超3000人次。区文化旅游委、区党史办、国培计划重庆市骨干校长、书记班等来自区内外不同单位的领导和党员教师到校听红色宣讲。通过宣讲,从“我来听”变为“我来讲”,在参与式、互动式、沉浸式的实践体验中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师魂师德教育,在追寻光辉历程,见证伟大成就中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培铸躬耕教坛、诲人不倦的师魂,争做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新时代人民教师。
一群实干家,立德树人“跑”起来
赛马比拼亮业绩、初心使命重在干。如何激发红色基因和理想信念的原动力,让全体教师队伍“跑”起来?江津六中的秘诀一是以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为抓手,打造系列“先锋赛”品牌赛事,全体教师在比赛中争当优秀,在优秀中追求卓越,在卓越中成为先锋。二是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让教师们的“实干兴邦”有载体可依、有舞台可展、有方法可循、有路径可探。
给予教师成长的技艺空间。“青年教师风采大赛”“师能大比拼”“红色故事宣讲”“红色六中文化讲坛”“班主任风采大赛”“高考题大比拼”等12场赛事,形成“月月有赛事、季度有品牌赛事”的比拼氛围。干部队伍带头上、党员教师示范上、青年教师全员上……“思想上先人一步、行动上奋勇争先、作风上率先垂范”的“敬业形象”“奉献形象”“公仆形象”先锋模范作用呈现出蝴蝶效应。2022年,学校三个名师工作室成功申报3个区级课题;2023年,班主任名师工作室负责的市级精品课程《校园跆拳道》顺利结题,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成为学校班主任沙龙的引领者。2022年8月,学校成功入选“重庆市中小学校党建引领创新和质量创优工作培育创建单位”;2023年9月,学校成为江津区教师教育现场教学点。
厚植学生圆梦的家国情怀。组织教师参与编写《红色六中》《红色诗词》《红色文化教育》读本,撰写具有“红色六中”特色的剧本和宣讲稿,指导学生宣讲、诗词创作、编排红色舞台剧等。在学生中开展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观红色电影、演红色话剧等红色教育。组建起30个人的“红色六中志愿团”,帮助300余名山区留守孩子克服各种困难,为留守家庭解决急难愁盼事项500余件。通过一系列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厚植学生家国情怀,鼓励他们在逆境中学会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学习身边的革命家的英勇、无畏精神,做国之栋梁,建设国家、反哺社会。
而这,恰好是“立德树人、红色育人、真情感人”最生动注脚!
记者手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建是最永恒的红色引擎。在教育这场没有止境、持续终身的征程上,教师队伍建设是最不竭的动力。江津六中用红色党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把“红色基因”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真正实现打造出老百姓满意的乡村教育,践行托举乡村振兴的使命。
本版图文由龙春梅、梁晓悦提供